a collection of tarot cards with different designs

用 Tag 創作 觀察、書寫、貼標籤、組合的【 Tag 輸出術 】

ZK 是筆記軟體?不止,發明人盧曼用它寫論文、專著,軟體 ZK 只要操作 Tags 即可,讓我們叫它【 Tag…

「六叔|Uncle6」的個人頭像
塔羅牌不一定用來算命,看看卡爾維諾怎麼用 Tag 輸出術
塔羅牌不一定用來算命,看看卡爾維諾怎麼(來源:Unsplash)

ZK 是「卡片盒筆記法」,所以它就是個筆記軟體?不止,發明人盧曼用它寫論文、專著,功能很大!而多數 ZK 軟體只要操作 Tags 就可以輸出圖文作品,讓我們叫它【 Tag 輸出術 】吧!

不同民族的男人們做了同一個夢,夢中見到一座夜色中的陌生的城市,一個女子,身後披著長髮,赤身裸體地奔跑著。大家都在夢中追趕著她。轉啊轉啊,所有人都失去了她的蹤影。醒來後,所有人都去尋找那座城市。沒有找到城市,那些人卻會聚到了一起,於是,大家決定建造一座夢境中的城市。每個人按照自己夢中追尋所經過的路,鋪設一段街道,在夢境裡失去女子蹤影的地方,建造了區別於夢境的空間和牆壁,好讓那個女子再也不得脫身。 — 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 城市與慾望 之五》

這是廿世紀義大利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 — 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知名著作《看不見的城市》中的一節,這本小書虛構了馬可波羅在蒙古皇帝身邊講述他旅途上看到的城市,但每個城市都這麼奇幻。

村上春樹是位長跑者,因為他寫作靠各種方式讓自己有耐力,才能每天坐在桌前寫幾頁稿子,長篇小說是體力活。

但卡爾維諾的創作多是短篇(他很重視短),有篇訪談說《看不見的城市》花了 2 年才開始,不是都在腸枯思竭地搔頭,而是收集大量資料,腦中有閃光點時就記錄下來,收集夠多故事後才正式寫。每篇都這麼奇幻,因為他不是逼自己每天寫的平凡文字,而是只紀錄靈感迸發時的閃光,所以有人說他「奇幻寫實」。

觀察、書寫,隨時寫、勤快寫

要創作首先要書寫。

ZK 軟體多設計了「本日」功能(RemNote 叫「Today’s Note」、Logseq 叫「Journals」),目的是讓你隨手寫,不用為了要記幾句話還要新增一篇新筆記,讓你隨時隨地記錄一切,你可以把它當作只有你自己看得到的 Facebook 或 Instagram 河道,一句話、一張圖,也可以貼上去。

我們常常想到一些點子,開車時、上廁所時、開會途中… 如果不記錄下來,等到了可以記錄時就忘了,從前美國片的記者、偵探都會帶錄音筆,想到什麼就拿出來錄一句話,這些錄下來的點子,事後發現都是比較有原創性的,如果你是創作者,你需要把自己看見的閃光儲存起來。

錄音筆事後還要聽打,而「本日」可以隨時輸入,現在手機都有語音輸入,省了聽打直接變成文字,你可以把本日當作你的「閃光儲存庫」。

「本日」搜集了那麼多零碎段落,不配合容易整理的機制就跟一張草稿紙差不多了吧!你想,如果每天開一個新的 Word 檔來作為「本日」,一個月後你有 30 篇記錄了一堆亂七八糟內容的 Word 檔(草稿紙),而 Word 沒有整理功能,這些記錄應該永遠都找不到了,看著這 30 篇凌亂,覺得只是幫倒忙。

Notion 沒有「本日」,因為它不是知識庫,它注重組成一篇文章,而不是文章間的串接。

Tag 是 ZK 獨有的檢索祕笈

對 ZK 來說,「本日」每段話都是一張「卡片」,而整理「本日」的就是把卡片塞進不同卡片盒。而「盒子」通常是你在研究的「題目」,在 ZK 軟體中,你可以用 Tag 作為卡片盒。

比較 Tag 在不同軟體中的用途,就會發現為什麼這是 ZK 的獨有技能:

  • 在 Evernote 中,Tag 是貼在「筆記」上,範圍是所有筆記,沒辦法對段落加工;
  • 在 Notion 種,Tag 是貼在本資料庫的筆記上,範圍僅限本資料庫,無法從所有筆記中引用;
  • 在 ZK 軟體中,Tag 是貼在筆記中的「段落」上,範圍是知識庫中所有段落,都可以單獨歸檔。
軟體Tag 貼在哪裡?Tag 作用範圍有多大?備註
EverNote單篇筆記所有筆記庫無法作用在單一段落,不易搜索
Notion資料庫中的筆記限本資料庫,無法貼在其他資料庫、筆記無法跨資料庫,與筆記不通
ZK 軟體筆記中的一個段落所有筆記中的所有段落作用在最小單位、範圍是全知識庫,方便搜尋、引用、歸檔

這是為什麼 ZK 可以做一個「本日」讓你塞亂七八糟的東西,因為連搬動都不必,只要在段落上貼不同標籤,就可以組成另一篇文章,而其他軟體這麼做徒增困擾。

你的行事曆用日期檢索、帳簿用日期、帳戶或支付對象檢索、Office 檔案用檔案夾檢索、Email 用寄件人檢索… 只要是以後還要找到的東西,都有個檢索方式,但是傳統筆記是沒辦法檢索的,對 ZK 來說,Tag 是很好的檢索方式,一段段落貼上多個不同 Tags,就很容易檢索。

發現和改進題目

既然要增加一個 Tag,就要有個題目。但你是先有題目再創作,還是先創作再找題目?

除非考試題目不准改,不然我們通常會先有個粗略的題目(但還是模模糊糊的概念),隨著研究、閱讀、定睛在這題目上(發現生活裡到處都跟這題目相關),過一陣子,就覺得原先的題目不好,再改進。

因為創作就像生小孩或是形成宇宙,開始是一片混沌,越來越清晰可辨。

ZK 就是幫助你從混沌中找到實體的軟體,這個 Tag(卡片盒)可以隨著越來越清晰修改名稱,如果你發現這主題可以發展成 2 篇,只要把這些段落加上另一個標籤,就變成另一篇文章的成分。

就是當你研究一個主題時,長出了第二個主題。老高常常講一講就說「關於這個主題,我們會再另外拍一支影片」,大概就是這個意思,當你深入一個題目時,就發現全部講完篇幅太大了,得要另外開一題。

在 ZK 中,另開一題只是創一個新 Tag(你就知道老高的秘密了,一個研究可以快速重複使用)。

另一種創作過程是你剛開始沒有題目,隨著每天隨手書寫發現共通性,產生了新題目,這時你要創造 Tag,回去前幾天把之前寫的貼標籤就好了。

如果你對前途有些迷茫,用 ZK 一直寫來發現共通性,過一陣子你就會發現自己的興趣嗜好是什麼,就是你每天記錄的那件事。

對什麼有興趣還要用工具才知道嗎?你會不會覺得:大部分人對政治候選人比對自己還了解?

我的《用開源軟體 LOGSEQ 建立開片和筆記法系統》就是這麼產出的,因為剛開始使用 Logseq 對使用心得做紀錄,三四天後,發現了我每天有新的心得,乾脆寫一篇文章說明!於是創作了一個 Tag,再回去把從 Day 1 寫的筆記貼標籤,大約花了一個月的摸索,產出一篇文章。

一個月寫一篇文章!這會不會太沒效率?

實際上,雖花了一個月,但我同時在寫很多篇,每天都有一些不同主題的心得。

所以,盧曼過世時,後人根據他的存稿出版了六本書!難道後人翻開抽屜,挖出六本寫好的稿子他竟然沒有發表嗎?不是的,他同時寫六本書,每天每一本都有一些進度,這就是 ZK 的工作法。

這個過程是不是跟卡爾維諾很像?他 2 年只寫一本小書嗎?他是在不同題目之間跳躍,2 年同時寫好幾本書。

Tag 輸出術

單 Tag 輸出術 – 產出文章

你把標籤點開,它就會把所有相關的段落串成一篇文章,在 ZK 中也有一個工具處理。

在 RemNote 裡叫做「Search Portal」或「Table」,在 Logseq 裡叫「Query」,簡單說就是把與某事相關的所有段落全部列出來。

使用說明我寫了很多就不再贅述,請參考 有關 RemNote 的文章

這是我覺得 ZK 最有趣的地方,前面說過,你可以把本日當作是你的 Facebook 河道,愛貼什麼就貼什麼,既然這麼無序,就很難把所有內容整理到一個表格中吧!

你看過像 Excel 一樣的資料庫,通常是「關聯式資料庫」,它存放的資料通常像電話簿,裡面有固定欄位(姓名、電話、地址、稱謂…),而為了儲存 Facebook 貼文這種缺乏欄位的內容,人類又發明了「No-SQL」資料庫,你的一條臉書貼文就是一個 JSON 檔,我要怎麼把所有貼文中與「美食」有關的貼文提取出來呢?用搜尋引擎啊!

Notion 主要功能在處理關聯式資料庫,而 ZK 在處理無關聯的資料庫,但是當它們用近似關鍵字或是同一個 Tag 時,這資料就成為有序了。

所以在 RemNote 和 Logseq 中,都能用這個方法把它們變成類似關聯式資料庫的表格,而且可以做跟 Notion 資料庫差不多的操作。

ZK 在做什麼?我每天亂寫一堆文字,ZK 工具把不相關內容找出關聯性,就是協助我「提煉」。

所以你可能會在隨手亂寫一陣子後發現題目,因為這就是 ZK 的功能。

多 Tag 輸出術 – 組合創意

導演賴聲川最近有一部新劇《隱藏的寶藏》,他把舞台轉了 90 度,舞台右邊是「前台」,演員正經地表演羅馬喜劇《一桶金》(但原 10 人編制因預算限制由 3 人演!),實際面對觀眾的是側舞台(演員準備上場的預備位置),那就是非常凌亂,道具、換衣服、閒雜人等吵鬧不停,而兩齣戲組合成了這個新戲的笑點。

賴聲川導演常常這樣組合,例如《暗戀。桃花源》

你把研究資料整理成一個 Tag 時,它被抽取出來,非常乾淨,但是你還可以把 2 個、3 個 Tags 組合起來,這樣的組合常常產生化學作用,變成有趣的創意,或許創意就是這麼來的。

就餐者通過以寶杯騎士的形象—這是一個紅臉金髮的年輕人,正在炫耀一件繡有太陽圖案的閃光的披風,向前伸出的手裡託著一件有如朝見初生基督的三王託著的那件禮物—向我們自我介紹,也許是想要讓我們知道他有著優裕的條件,奢侈和揮霍的喜好,以及—用自己騎馬的形象來表示—他的一種冒險精神,而我通過觀察戰馬的馬披上的精緻的刺繡,認為這冒險精神乃是出於炫耀的慾望而非出自真正的做騎士的志願。—-卡爾維諾《命運交織的城堡》

卡爾維諾故事來源的寶杯騎士塔羅牌
卡爾維諾故事來源的寶杯騎士塔羅牌

這是另一個組合產生創意的例子,卡爾維諾的小說《命運交織的城堡》表面上講塔羅牌,不過不是算命,而是他以塔羅牌為基礎,從牌面圖案寫了一篇篇故事,上面的引文,他用騎士的塔羅牌介紹一位主人翁,接下來說明這位炫耀騎士的故事。

組合,下搜尋關鍵字時用類似「OR(#塔羅牌, #童話)」,就是「列出所有含有『塔羅牌』、『童話』的段落」。

寫論文則不同,通常要小題大作,例如《論區域經濟下台灣的應對:以台灣釋迦農業為例》(亂掰勿當真)這題目就是下另一個標題「AND(#區域經濟, #台灣, #釋迦)」,就是「只列出同時與『區域經濟』、『台灣』、『釋迦』的段落」,那就非常嚴格了,只會出現很少的段落。

不管是組合或篩選,最後會列出或多或少的段落,那你所要做的就是,用一些文字把這些很久以來搜集的段落連結成一篇文章。

把筆記提煉成創作

最早筆記的概念是老師講什麼就抄下來,在 ZK 中並不抄老師說的,筆記只寫自己的感想,現在這些感想可以成為文章。

並非人人是作家,幹嘛寫成文章呢?

輸出是看自己到底是否真懂的好方法,你每天讀書,最後產出了一篇跟書有關的文章,看了這篇你自己寫的文章,覺得通暢了嗎?如果最終產出的文章還是令人不懂,或許這個學問你也還沒有搞懂喔!

另一個重點是這一段從混沌到清明的過程,其實不只創作,進入任何新領域都會經過這個流程,讀印地文會先混沌後來搞清楚文法了,創業剛開始題目到後來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因為人類很不擅長預測,ZK 容忍你的變化,協助你漸漸看到清晰圖像,這樣的特性,你覺得還能用在什麼地方呢?

讓我們保持聯繫

推送:適合有個資疑慮的您,文章上架就通知,電腦/手機分別按下網址列左方「鎖頭」按鈕,開啟「通知」。我不會看到您是誰。

電子報:可在下方訂閱框中訂閱電子報,內文側邊欄也有,我會看到您的信箱,但放心,我不會發垃圾郵件。

如果您有疑問或想聊聊,可以在此留言,也歡迎去臉書專頁「Simpro 學習控」關注及留言

如果對 RemNote 感興趣,歡迎參加正體中文 RemNote 討論區, RemNote 個人知識庫|卡片盒筆記|正體中文

訂閱電子報

最快更新,每週一次(大約啦),絕無垃圾郵件!記得到信箱查看驗證信!

最有人氣

留言

探索更多來自 六叔觀察站 | Uncle6 Observer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