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開源軟體 LOGSEQ 建立卡片盒筆記法系統

我用免費的 Logseq 當作 RemNote 的備份,但它越測試越好用,想試試看卡片盒筆記法可以試試看

「六叔|Uncle6」的個人頭像

六叔談 ZK(卡片盒筆記法)已經很久了,在持續修正,建立起好用的 ZK 知識庫後,就非常依賴它,它不只是外接大腦可以做閱讀、會議、思考的筆記收集分析,還可以管理如密碼、書籤、待辦事項、專案管理,甚至企劃案、ChatGPT 使用…,根本就是我的首要工作平台!像駕駛盤之於開車一樣重要,雖然已是 RemNote 重度使用者,但只依賴一套軟體太危險,我需要隨時有個備份,所以我選擇了 Logseq 。

為什麼選擇 Logseq 這個名字怪異的軟體呢?

市面上有許多可以實現 ZK 的軟體,商業軟體有:RemNote、Roam、Heptabase 等,而免費則有 Logseq 和 Obsidian 等,選擇這麼多,我做了一些比較。

  • 我重度使用商業軟體,備份選開源產品,分散風險;
  • Logseq 的介面跟 RemNote 九成像,容易上手;這是與 Obsidian 介面則自成一格來比較,那需適應的時間;
  • Logseq 和 Obsidian 都由中國團隊創造,但(驚訝的發現) Obsidian 竟不是開源軟體,即它掌握在一小群人手中,鑑於對岸網路環境「多變化」,會不會突然之間就消失了呢?而 Logseq 開源在 GitHub,就算對岸全面封鎖,還有全球社群繼續開發;
  • 你可能想「不過寫個幾篇筆記,幹嘛敝帚自珍?」因為我經歷過 Evernote 從全盛到便宜賣掉的過程,知道依賴某個軟體風險不小,ZK 不像 Office 只是換個軟體編輯,它是一套你會依賴的「系統」,所謂「系統」表示你的日常生活、文件與軟體功能深度連結,很難搬家,所以不會為某軟體有酷炫功能更換,這種生產力工具,我寧可它老實樸拙,但長遠可用,不出問題,像 Toyota 一樣。
  • 這就是我推薦 Logseq 的原因。你可能需要依照自己的需求來選擇,因為 ZK 高度個人化,沒有網路效應,最多人用不表示最好,你好用最好。
Logseq 令我存疑的是它大量使用「Clojure」這種冷門語言開發,多年軟體 PM 經驗,從沒聽過它,如果 Logseq 有個三長兩短,社群有足夠的人能掌握這種語言接續開發嗎?
Logseq 令我存疑的是它大量使用「Clojure」這種冷門語言開發,多年軟體 PM 經驗,從沒聽過它,如果 Logseq 有個三長兩短,社群有足夠的人能掌握這種語言接續開發嗎?

真的被傷害了!

如果深深依戀對方(不管是軟體或愛情),勸你要留個備份(胎),這樣當被傷害時,不會受傷太重!雖然通常你依戀的對方也會善待你,但有時候是會遇到渣男(女)的。

結果還真讓我遇到了!

上個月,RemNote 同步伺服器無法同步,交涉一陣子後,開發團隊說會修復但沒這麼快,因為一般人沒這問題,只出現在少數重度使用者。好吧!我剛好利用這段時間測試 Logseq,當作演習。

這經驗讓我覺得「重生」,如果你習慣且依賴它,就會越來越個人化,要適應新軟體且讓它產生生產力,需要一陣子練習,在這段時間裡,生產力偏低,連部落格文章都發不出來!(也因為年底太忙啦!)

最好有人做好懶人包,Import 就可以啟用。

好啦!並不是被傷害,RemNote 團隊一直努力,我看到他們每天在應付全世界的功能需求,持續進步,只是我這個問題真的比較冷門。

RemNote 好用,還是 Logseq 好用?

軟體操作上,RemNote 遠比 Logseq 好用,它倆的比較就像 RemNote 是一台商業銷售的汽車,而 Logseq 是一台在實驗室研發中的測試車,當然已經在市場上銷售的會更絲滑好用,不然誰還願意花錢用它呢?但 RemNote 的網路聲量遠低於 Logseq,畢竟 Logseq 是個社群旺盛的開源軟體,而且它的 Keyword 是「免費」(其實 RemNote 的 Free 版就很好用,但知道的人不多)!

我第一次使用 RemNote 時,覺得它太 Geeky 大概會用的人不多,但用了 Logseq 後才覺得 RemNote 根本是個簡單親和的商用軟體啊!到底什麼是「商業」什麼太「Geeky」呢?從不同的介面設計可以大約知道它是給誰用的:

  • MS-Office 式老介面:每個功能一個按鈕,壞處其一是畫面被按鈕佔去大部分空間,在桌機和 17 吋螢幕盛行時還不錯;其二是功能多時按鈕多到不知道按鈕圖像是什麼意思,要用滑鼠停等跳出按鈕的文字敘述,這種介面用在沒這麼多功能的軟體,對象是一般人;
  • RemNote 新派介面:在每行前頭的「點」按右鍵叫出所有功能,就不用離開編輯區去頁首按功能按鈕,只需顯示該行可用功能,手不太需要離開鍵盤,這種介面,在使用筆電或 iPad 這種小螢幕時有優勢,尤其是用觸控板不擅於移動的小型設備,這種介面也是讓一般人用,只是要年輕一些;
  • Logseq 工程師介面:多數功能是 1)輸入斜線「/」跳出功能選單;或 2)快捷鍵。好處是手可以完全不離開鍵盤,滑鼠、觸控板都很少用,很高效,壞處是你要背下來有哪些功能。如果你是工程師,天天用文字編輯器,會覺得超親切,而一般人則需要一陣子上手,在那之前可能會被挫折趕跑。

感覺 RemNote 努力絲滑,對象是「筆記者」;Logseq 的對象則是「工程師筆記者」,妙的是,雖然前者應多過後者,但工程師筆記者很快能理解 Logseq 使用,因為跟每天用的文字處理器差不多,而且他們對 Geeky 軟體耐性好,且喜好挑戰(不然怎麼應對 Linux 那些天書呢?);而筆記者對 Geeky 通常缺乏耐受度,動不動就「好難用我放棄了!」。

這可能是 Logseq 雖然用起來很挑戰,但網路聲量遠高過 RemNote 的原因之一吧。

Logseq 和 RemNote 基本比較

▶︎ Logseq 沒有 RemNote 的階層搜尋(Hierarchical Search)

階層搜尋就是把文件變成樹狀結構,只要找到上層就可以一直往下搜尋,如果你把文件分類得很好,找到筆記太快速了,但 Logseq 卻沒有這功能,為什麼呢?

RemNote 中,每行文字都是一個「rem」,rem 在筆記中是一行,但點開它卻變成一頁筆記。

在這種巧妙設計下,A 筆記的 B 行,可以展開為 B 筆記,而 B 筆記展開後,下面可新增 C 筆記……,因為每個元素一定有父層(Parent)和子層(Son),RemNote 筆記層級可以無限往下延伸,就像俄羅斯娃娃一樣。

因為所有元素在產生之初就設好上下層,階層搜尋當然可以做到。

Logseq 不同,雖然也可以用 Tab 內縮,看起來有層級,卻不能產生很多層。

它的基本單位是「頁」(Page),當你產生一頁時,電腦檔案夾裡真的會產生一個「[筆記名稱].md」的「文件」。

比起 RemNote 以「行」為基本元素,「頁」顯得很大,一頁之中會加入很多章節吧?於是 Logseq 在「頁」之下創造了「塊」(block)這個元素,就是每一行是一個 block,而 block 可以一層又一層,達到原子筆記的功效。

可能是用 MD 這個明文儲存的關係,每個 block 無法加上一段內容來告訴軟體誰是它的上層或下層,所以雖然肉眼可見層級,卻無法形成階層搜尋。

Logseq 的 Block 不就是 RemNote 的 Rem 嗎?是!但 Block 一定要存在一「頁」中,就像寫字要寫在一張白紙上,跟 Word 相同概念。但 Rem 則不是,它只是資料庫中的一段文字,資料庫裡會為它添加很多欄位形容它,例如「ID」、「父層/子層」… 等,這些我們看不到的形容叫「Metadata」,背後的 Metadata 讓它達成層級搜尋。

沒有階層搜尋有什麼問題?

搜尋時會搜到所有 Page 和 Blocks,就像 Google 搜尋一樣找出好幾頁結果。

文章字數不多不成問題,如果篇章大時,就會迷路。

例如我要把「筆記A」連結到一本討論「Block」的 500 頁文章手稿,「Block」這個字會出現 1000 次,當我要把筆記連結引用第 12 章第 3 小節的第 5 個 Block 時,如何從 1000 個結果判斷是哪個呢?

這時,搜尋就沒用了,我會另開視窗打開手稿,找到第 12 章第 3 小節的第 5 個 Block,直接把這個 Block 的連結複製貼到「筆記A」上。

ZK 原本擅長整理複雜的資訊形成知識,但這樣的設計讓複雜無法簡化。

RemNote 有階層搜尋,只要分類好,找到樹幹就能找到最後的樹葉,這種無限多層級在 Logseq 也能勉強產出,因為除了「Page」下有「Block」外,你還能把一個 page 放在另一個 page 中!這叫做 Embedded Page

Logseq 的 Embedded Page 就是把一個 MD 檔裝在另一個 MD 檔中。

那麼實體上真的裝進去了嗎?有的,這幾頁不見了。

我在 Templates.md 下 Embedded 3 個頁面,用 embed 語法,而這幾個頁面的確在檔案夾中找不到。

{{embed [[Note| fleeting]]}}
{{embed [[Note| literature]]}}
{{embed [[Note| permanent]]}}

老實說我用了一下就不用了,感覺怪怪的。

RemNote 中,把 B 頁直接拖進 A 頁,不用學語法,這是它親和的地方。

能不能用 Folder 把頁面 Group 起來?

在 RemNote 中,你想把幾個頁面 Group 起來,只要把它們拖到同一個父層之下即可,這個父層會自動變成 Folder。而在 Logseq 中,如果想建立一個「Folder」,我找到一個叫 Namespaces 的解法,它可以產生 Group,但作法非常麻煩,測試一次以後我就懶得介紹了,幾乎不具有實用價值,希望未來會改善。

Logseq 沒有 Folder 的概念,你增加的每一頁都是一個 MD 檔,存放在一個無限大的檔案夾中(想像你用了一年後,打開檔案夾裡有 365 個檔案),非常難找。

解決這個問題,在一開始建立新筆記時,請記得把它連接到另一個頁面,例如你可以在 Journal 中連到它,不然它會在茫茫「檔」海中不見了,就是變成孤兒檔案(Orphand)。

Logseq 用 MD 檔這種公開檔案格式為基礎所以不靈活,但從長久儲存的想法,開源的 MD 檔令人更安心。RemNote 的自有格式會讓一些人不信賴,可能也是推廣慢的原因之一。

從 RemNote 搬家到 Logseq,筆記前記得計畫

RemNote 中的 Rem 概念優雅,筆記時只管打字,事後可隨便拖放修改前後、上下順序。

搬家到 Logseq 後,寫筆記前你得計畫一下這筆記要放在 Page、Block、Embedded Page 中?因為搬動很難,Logseq 內容移動不易到,甚至不提供把段落 move to 另一文件的功能(社群有人在敲碗)!

如果直接產生新的一頁,要記得跟其他的檔案拉一條繩索,以免漂到不知道哪裡變成孤兒檔案。

我們可以形象地比較成行政區劃制度:

  • Logseq 分成「省/市/區/里/鄰」(Page、Block、Embedded Page…),長幼有序,如果信義商圈發展得比信義區還好,也不能把信義商圈放到信義區之上;
  • RemNote 則是「市/市/市/市」(rem/rem/rem/rem…),看起來沒層級,自由變化,可以把信義商圈從信義區中獨立出來,或是把信義區變成信義商圈的下級單位,至於複雜的行政層級,它已經自動解決了!

總歸一句,如果你想改用 Logseq,別忘了先計畫!

▶︎ Logseq 可以當檔案管理員用,RemNote 較難!

Logesq 用 MD 檔來儲存檔案,這是一種簡化的網頁語法叫「Markdown」,用簡單的符號可讓純文字文件像 Word 一樣有標題、內文等格式,方便閱讀,而語法簡單,就算純文字檔也不難讀,未來就算沒這個軟體也能讀。

打開 Logseq 存放知識庫的檔案夾,因存成 md 檔,而把圖片等素材都存在另一個檔案夾中,所以你可以把檔案用別的軟體直接打開閱讀。

而圖片、PDF 檔這些素材,它也用語法從文章中產生連結跳轉,所以你可以把它當作超級檔案管理員。

  • 檔案存在 Windows 檔案夾時,只能用檔名描述,能形容的有限,所以當你搜尋「會議記錄」時,跳出各式各樣的會議記錄,很難搜尋。
  • 你可以把所有特徵都寫在檔名中啊!有個軟體叫「Tagspaces」就是這理念,它可以加很多標籤,所有標籤都寫在檔案名稱裡,例如「會議記錄[專案一,工作會議,老闆,甲方,決議,請款].doc」,為了好搜尋,標籤會越來越多。
  • Logseq 更厲害,加標籤算什麼?你可以用整篇(多篇)文章來形容某檔案,甚至把檔案中的部分複製到筆記中,有這麼多的形容,你記得一點點都能搜到吧!

RemNote 可以當檔案管理員嗎?是可以啦,但 Rem 的自動化設計,就是你用起來很輕鬆,難事都讓軟體做了,這些軟體工作儲存成明文會很複雜,所以它用資料庫儲存,靈活,但無法打開閱讀,就是你如果在 RemNote 裡把它當檔案管理員很OK,但打開檔案夾會看不懂在幹嘛。

RemNote 用 JSON 檔備份,但這備份檔很複雜,很難讓人類讀。

上圖原本就是 Logseq 中的 Todo,設定到今天,再用 Agenda 插件加設定,就變複雜了,有些還附上一張表!
上圖原本就是 Logseq 中的 Todo,用 Agenda 插件加些設定,就變複雜了,有些還附一張表!

Logseq 用 MD 檔存取,因為 Logseq 內容全存在 MD 檔中,這是純文字檔,用不同的符號產生版型,Logseq 的獨家功能變成各種怪怪符號,不用 Logseq 開啟時這些符號全部會顯示出來,就是一堆亂碼!所以用得很多時,堅持存公開格式的優點就沒這麼明顯了。

▶︎ Logseq 用公有雲(有點麻煩的)同步撇步

RemNote 是個 Web based 服務,但同時擁有本地 App,多設備同步會自動搞定。但 Logseq 只有本地安裝、儲存,我選擇用 Google Drive 同步公司電腦、個人電腦,和手機,3 個設備。

多台電腦同步問題

Logseq 將所有檔案都存在一個檔案夾,如果你把檔案夾放在 Google Drive 同步檔案夾中,只要等它同步完成,每台電腦的內容會一樣。

但 Logseq 有一個「Journal」功能,每天 00:00 時產生一個如「20231225.md」的檔案讓你寫當天筆記,但是你公司、家裡電腦和手機各會產生一個相同檔名的檔案,所以你會有 3 個同名檔案,這就把 Google Drive 搞迷糊了,同步時應該新的覆蓋舊的,那到底要誰覆蓋誰呢?

如果 07:00 在家中電腦記筆記,08:00 到公司打開電腦,這時公司電腦產生一個 journal 是全新、空白、剛剛創造的「20231225.md」,它就把家中電腦記事覆蓋了,這下子糟了,筆記不見了!

解決方式:

  • 如果公司家中都是 Mac,不關機就沒這個問題了,我的 Mac 只有系統更新關一次,從來不出問題。
  • 用 PC 的人通常下班會關機(因為會越跑越慢),可以把後開那台電腦的 journal 檔「20231225.md」刪除,就會把新筆記更新過來了。
  • 如果你有記筆記的檔案已被空白檔案覆蓋,沒關係,Google Drive 有版本紀錄,去恢復舊版本可以找到你的記事,手工貼過來即可!

手機和電腦同步問題

公有雲通常在電腦上可裝本地軟體,監控有改變即時同步。

但手機版則不同,例如 Google Drive 並不會下載檔案,只是一個瀏覽器讓你「看到」雲端的檔案,所以要透過第三方軟體把雲端的 Google Drive 內容下載到本機記憶體中,有個「FolderSync」免費軟體可以把手機檔案夾和 Google Drive 同步,不過有時候會怪怪的。

因為公有雲會以檔案夾裡存的最小單位「頁」來同步,所以:

  1. 9:00 AM:我在電腦上的 Journal 寫了筆記,檔案名稱是「20231225.md」,電腦和手機還來不及同步,不過我想起手機上拍了一張照片,需要貼在筆記中;
  2. 9:01 AM:用手機貼了一張圖片在「20231225.md」中;
  3. 9:02 AM:同步軟體開始同步,發現有 2 個「20231225.md」,從電腦來的最後更新時間是 9:00 AM,而手機上的是 9:01 AM,於是用新的覆蓋舊的;
  4. 9:03 AM:同步完成,電腦上打的筆記不見了,只剩下手機貼的圖片。

解決方法

  • 當你用電腦寫筆記時,不要同時用手機輸入,因為檔案同步需要一陣子,新的會覆蓋舊的,讓你丟失部分筆記。
  • 或者,當同時用電腦和手機作業時,別太急,等兩邊都同步完再做下一步。

用 RemNote 時沒這個問題,是因為它們用自己開發的同步機制,同步單位是 Rem(就是一行一行同步),所以在不同設備相同位置輸入不同內容時,它會依照時間一條條排好,不會被覆蓋丟失資料。

而如果你在不同設備輸入完全相同的內容,它會詢問你是否要「Merge」兩條紀錄,這讓你的資料更安全。

Logseq 也有私有雲解法

當這些互相覆蓋的問題發生時,就會想 RemNote 的專屬同步工具真好,不用腦也不出錯!Logseq 何不也提供呢?

Logseq 還真的有!但因為它是開源軟體,所以要透過「抖內」來開啟同步功能,最低 USD$5/月(我沒測試過)。

我的疑問是 Logseq 是以「檔案」為基礎的軟體,能像 RemNote 那樣一行行同步不會互相覆蓋檔案?如果你試過,歡迎告訴我。

所以,還是適應一下公有雲的方法吧!用起來還可以,習慣改變一下就好!

我同步 3 台設備,公司和家裡還使用不同的 Google Drive 帳號,要做一些複雜設定:

  1. 在「私人 Google 帳號」設立同步檔案夾,叫「logseqSync」;
  2. 把 logseqSync 分享給「公司 Google 帳號」,叫「logseqSyncCompany」;
  3. 讓家裡電腦與私人 Google 帳號的 logseqSync 同步;
  4. 讓公司電腦與公司 Google 帳號的 logseqSyncCompany 同步;
  5. 手機在 Document 中開一個「logseqSyncMobile」檔案夾;
  6. 手機 Logseq 資料存入這個檔案夾;
  7. 安裝「FolderSync」App;
  8. FolderSync 中把「logseqSyncMobile」和「logseqSync」同步,「進階設定/監視裝置資料夾/即使同步」打勾。

經過這些(辛苦的)設定,每個月可以省下 USD$5,CP 值很高!

Logseq 豐富的插件

付費軟體把功能內含,付費者感受方便;而開源軟體通常建立最小平台,需要功能靠社群貢獻,因此越旺盛的開源專案,發展就越分歧。

RemNote 是個具開源性格的商用軟體,我發現過一些 bug,而它並不會立刻「修復 Bug」,很多時候是經過團隊的考量,推出一個全新功能,一次把好幾個問題解決了。

例如我原本用 A/B/C 標籤分辨任務優先順序,是 OK 啦!但優先級從 B 升級到 A 時很麻煩,要刪掉 B 再去增加 A,我向團隊請求增加「自行定義下拉選單」功能,這個要求很久都沒回應,有一天告訴我「新推出 Table 功能,可以把一條紀錄加上一大堆特徵,A/B/C 下拉選單也能做到」,才知道它不立刻回覆改善是因為預期要花人力做一個暫時性的解法,不如花更多力氣提出更完善的解法。

同樣問題 Logseq 已內建 A/B/C 優先級標籤,還可類似下拉選單按一下就修改標籤的方法!

不過,如果不要「A/B/C」要「甲/乙/丙」呢?抱歉不支援。

你可看出,商業公司有一個恆定方向,會調配資源完成主要目標。

反之開源軟體由社群貢獻,沒有恆定方向,有人提出一個 Bug,另一個人想「那我來修改吧」,就提出暫時性解法(當然應該也會有那種只有你覺得重要的問題沒人開發),而如果沒有一個領導人引領方向,開發就分歧。

Logseq 目前的分歧很不錯,很多人以它為基礎開發插件,主程式的問題很多被插件解決了。

程式中就有個插件市集,不過每個插件的操作法不一,各行其是,讀一下說明也不難
程式中就有個插件市集,不過每個插件的操作法不一,各行其是,讀一下說明也不難

▶︎ Agenda

要找個「Todo」功能,有好多個相似插件,我找到一個插件叫「Agenda」,把你在 Logseq 裡所有 Todo 抓出來,在另一個介面排優先級、排進日期、分析效率、番茄鐘,雖然還有些不足,但我用一個月覺得,主程式還好,但無法離開這插件了!

▶︎ Doc View Exporter

在 RemNote 裡我寫了很多內容,如果直接可以輸出成 Word、部落格就好了,不過 RemNote 和 Logseq 都用了點列,所以把文字輸出時每一行前面會留有一個「-」,如果你貼在 Word 上每一行前都有一橫,人家可能很不習慣。

以前我的作法是寫個 Python 程式,把文字輸出後自動消去前方的「-」,但 Logseq 裡面的 Doc View Exporter 插件卻可以讓前頭的「-」Bullet 消失,再輸出成 HTML 檔,非常方便。

▶︎ Logseq PlantUML Plugin

如果你常叫 ChatGPT 畫圖,它會把流程圖、心智圖、使用案例… 各式各樣的用語法生成,很久以前用一個語法叫「Mermaid」,最近發現「PlantUML」,畫圖更漂亮。

用文字畫圖聽起來很扯,但其實使用撇步是你叫 ChatGPT 用這個方式繪出,你就可以存在 Logseq 中,也可以用一些語句細修,而因為它連圖片都沒有,純粹用字寫成,檔案很小。

這個插件可以讓你在 Logseq 筆記中插入 PlantUML 的圖形,我覺得超有用的。

▶︎ Logseq Markmap

用知識庫的人都知道它可以把所有節點畫成「知識圖」(Knowledgebase Diagram),但這種圖長得其實很像心智圖吧!

這個插件它會自動把你現在在書寫的文字畫出心智圖,而且我覺得畫得蠻好看的。

結論

跟 RemNote 一家做全部,插件並不多相比,Logseq 反而是主程式不出彩,但插件又多又好用,不用太可惜了!

主程式也不是不好,它把「平台」的角色做得非常好,如果它始終這樣低調,作為運行各式各樣插件的平台,相信社群會越來越強大,補足它的不足之處,未來可期!

訂閱電子報

最快更新,每週一次(大約啦),絕無垃圾郵件!記得到信箱查看驗證信!

最有人氣

留言

探索更多來自 六叔觀察站 | Uncle6 Observer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