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片筆記法「 日誌 」祕技,讓筆記快寫、快找、快整理!

市面筆記軟體通常設計成筆記前要先「新增筆記」。不過幾乎所有符合卡片筆記法(Zettelkasten)要求的筆記…

市面筆記軟體通常設計成筆記前要先「新增筆記」。不過幾乎所有符合卡片筆記法(Zettelkasten)要求的筆記軟體,如 RemNote、Logseq、Obsidian… 等,都設計了「 日誌 」(Daily Doc)功能。初接觸個人知識庫時常迷惑,到底要把筆記寫在「新增筆記」,還是「 日誌 」中呢?如果都塞在「 日誌 」中,會不會亂成一團?本文用 RemNote 為例談卡片筆記法「 日誌 」設計,讓建立知識庫事半功倍。

「 日誌 」在哪?RemNote 左方 Sidebar(桌面版)或左上角「漢堡按鈕」(手機版)都會看到「Today's Note」( 今日日誌 );每日的日誌自動被收集起來,這個 power-up 就是「Daily Document」( 每日日誌 )
「 日誌 」在哪?RemNote 左方 Sidebar(桌面版)或左上角「漢堡按鈕」(手機版)都會看到「Today’s Note」( 今日日誌 );每日的日誌自動被收集起來,這個 power-up 就是「Daily Document」( 每日日誌 )

這兩者好像是同一件事用不同的話說?如果你「今天」要在「 今日日誌 」裡寫筆記時,就按下 Today’s Note,而如果要查詢過去/未來日誌中寫的筆記,就按 Daily Document。

什麼是「漢堡按鈕」?在畫面縮小時,App 會把目錄摺疊起來藏在左上角或右上角「三橫線」按鈕中,不知什麼時候開始的,App 約定俗成都這麼做。

筆記的「動態時報」

筆記的目的是把思想組織起來,以後還能找出來參考、複習,如何「找到寫過的筆記」也很重要,一般筆記軟體就是用搜尋,或是你要自己建立目錄。

Daily Document 把每日的日誌像臉書 Timeline 一樣排列,滑動就很容易找到過去筆記,也可以按下頂端的日期,從小日曆裡找到特定的某日。
Daily Document 用滑動就能掃描、瀏覽過去筆記,頂端的日期也可以讓你用小日曆裡跳到特定某日。

「 日誌 」就像 Facebook 的「我的動態」(Timeline),你所有寫過的內容會以時間序排列,如果你記得某篇文章大約是什麼時候寫的,點 Daily Document 就很容易找到。

RemNote 運用標籤(Tag)非常靈活,當你把筆記書寫在 2023/5/1 的日誌時,相當於在這篇筆記上加上「#20230501」的標籤。

對於最近才寫的筆記,你當然很容易記憶「上週寫的」、「上個月寫的」,那就滑一下就找到了。

在「 日誌 」中幫筆記貼標籤

我常常記得曾在臉書上貼過一篇貼文,但在動態時報滑來滑去卻找不到,一是當筆記時間一久就忘了到底在什麼時候寫的,二是一天一天過去,筆記量很大,找到一篇筆記簡直是大海撈針!

前面說筆記寫在日誌中就像貼上「#20230501」的標籤,你可以想像是把筆記放入 2023/5/1 這個檔案夾中,但標籤比檔案夾靈活,因為每個檔案只能放進一個檔案夾,卻可以貼上無數的標籤,所以你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回憶這篇筆記到底在哪裡,方便你找到它。

正是因為靈活的標籤,你在 RemNote 的筆記比別的軟體更容易找到,這裡我們來比較一下做法有何不同。

日誌 加 標籤 的整理法

假如你每週一部門開例行會議,你會做會議紀錄,即然每週都發生,乾脆開個檔案夾?

在 Evernote 你可以開一本「例行會議」筆記本,在 Notion 可以開一篇新的「例行會議」筆記,以後開會時就打開這個筆記本,記錄在裡面。

RemNote 用標籤更靈活,左邊是把會議紀錄寫在今日日誌中,右邊新增一個「例行會議」的標籤,再幫會議紀錄貼標籤
RemNote 用標籤更靈活,左邊是把會議紀錄寫在今日日誌中,右邊新增一個「例行會議」的標籤,再幫會議紀錄貼標籤

有很多各式各樣的會議紀錄,所以建立一篇「會議紀錄」筆記,不同單位也有不同會議,所以下一層是「公司」,再下一層是「例行會議」。

以後把會議紀錄寫在 Today’s Note,再貼上「例行會議」的標籤。

按「##」就跳出搜尋框找標籤,RemNote 中所有文字都可當標籤,輸入「會議紀錄」,按 Tab 到下一層「公司」,再按 Tab 到「例行會議」。要回上層就按「Shift + Tab」。

你每週一都有一篇會議紀錄,用這個方式,把那篇會議紀錄貼上「例行會議」的標籤就好了,你完全不用離開「Today’s Note」的畫面,所有的事情都寫在同一個地方。

如果你習慣把所有筆記放在「Daily Document」裡,RemNote 就變成一套私人 Facebook,一切都能在這裡找得到。

同標籤筆記一次呈現

這週一、下週一,現在有 2 篇筆記了,要看還要回去 Daily Document 看嗎?
這週一、下週一,現在有 2 篇筆記了,要看還要回去 Daily Document 看嗎?

當你有很多篇筆記都貼了同一個「例行會議」的標籤,你會看到在被當作標籤的文字「例行會議」後出現的數字越來越大,但是只顯示一個數字啊!有個單獨筆記本,還可把每週會議紀錄收集在一起互相比較,RemNote 這方法要我連回去原來的位置,那就不能把兩篇筆記互相比較了,表示要追蹤待辦事項更麻煩。

你其實可以在同一個地方閱讀,只要用「Search Portal」即可。

按下標籤被引用次數的方框,跳出所有引用文章的預覽,按下預覽上方的數字,就可以建立一個 Search Portal。
按下標籤被引用次數的方框,跳出所有引用文章的預覽,按下預覽上方的數字,就可以建立一個 Search Portal。

Search portal 像把 Daily Document 的內容在這裡建立分身,本尊還在原來的位置,但可以把每個引用這個標籤的筆記列在同一頁。

Search portal 讓你不用把筆記從這裡搬到那裡,只要寫一次,就可以在多個地方呈現,還可以用上方的 Hide 折疊、用漏斗來篩選,只顯示要看的內容。
Search portal 讓你不用把筆記從這裡搬到那裡,只要寫一次,就可以在多個地方呈現,還可以用上方的 Hide 折疊、用漏斗來篩選,只顯示要看的內容。

結論:會買也要會收

有了筆記軟體後,你是否發現筆記增加的速度超快?

就像你家樓下開了一家超便宜的服裝店,你每天回家都買幾件衣服回家,漸漸的你家變成了衣服倉庫了。

筆記跟衣服一樣,買了衣服就要會收拾,不是把全部摺摺塞進櫃子去,要穿的時候還要記得哪件衣服放在哪,不會在很久以後發現「啊!這款衣服我買了 3 件!」因為你完全忘記有它的存在了!

RemNote Daily Document 配合標籤系統,就像衣服買回來後,可用很多標籤紀錄是什麼時候買的?什麼色系?哪一套上衣可以配哪件褲子?把這些特徵都連結起來,再多的衣服也能活用。

RemNote 系列文章目錄 立刻下載開始使用

基礎知識系列簡述
RemNote 101 個人知識庫超入門完全摸不到頭緒?簡單快速的轉換方式。
Step By Step 用 RemNote 建立個人知識庫想用 RemNote 建卡片盒知識庫?先讀這篇
個人知識庫 軟體怎麼選?如果還沒決定用哪套軟體,先讀這篇
會讓盧曼大師重生歡呼按讚的個人卡片盒知識庫管理神器 — RemNoteRemNote 的理論基礎,請讀這篇了解
躍躍欲試?按這裏 下載 RemNote,免費版就好用,你我都得到優惠!
功能介紹系列簡述
卡片筆記法「 日誌 」祕技,讓筆記快寫、快找、快整理!日誌(Dsily Doc)卡片盒知識庫獨有
AI 時代用 RemNote Todo 讓思考緊密結合行動待辦事項(Todo)讓任務和思考整合,不只是打勾勾
標籤太多太亂?強迫症患者不能少的 RemNote 自動標籤收集器標籤(Tag)靈活貫穿,方便好歸類,用途超多
RemNote 簡單管理知識庫- 如何參考文件參考(Reference)讓筆記互相連結
RemNote 簡單管理知識庫- 如何索引筆記索引(Index)記得住的筆記互相連結法,省下記憶多思考
愛惜人生 要重複使用筆記 RemNote Portal 任意門任意門(Portal)整篇文章嵌入另一篇,省下複製貼上
RemNote Search Portal 搜尋任意門 彙整筆記重複使用搜尋任意門(Search Portal)進階版,組合多篇筆記一次引用
RemNote 的記憶工具– Flashcards腦科學證實有效的學霸背書神器,融合筆記不用另做
每年目標都落空?2021用 RemNote 幫你成功!Flashcards 實戰專案
在 RemNote 上增添新功能客製化你的軟體
躍躍欲試?按這裏 下載 RemNote,免費版就好用,你我都得到優惠!
綜合實戰系列簡述
Notion 和 RemNote 知識庫整合使用不曉得選誰好?不用選!兩個都要!
用 RemNote 結合學習與專案管理各種功能的組合拳應用
躍躍欲試?按這裏 下載 RemNote,免費版就好用,你我都得到優惠!

讓我們保持聯繫

推送 Push:有個資疑慮的您,按下網址列左方「鎖頭」開啟「通知」會收到通知

電子報 Subscribe:在上方框或側邊欄框中訂閱電子報,我會看到信箱,但不會發垃圾郵件。

合作 Cooperation:行銷、課程合作 請到 About 中填寫表單,留言、臉書專頁聯繫也可以

臉書專頁:疑問或聊天,請留言,或到臉書專頁「Simpro 學習控」關注及留言

訂閱電子報

約雙週更新,絕無垃圾郵件|記得到信箱查看驗證信

最有人氣

探索更多來自 六叔觀察站 | Uncle6 Observer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