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要離開體制內教育嗎?

108 課綱的反應正反兩極,是好是壞?身為家長,看到復古的考題,決心還是努力配合完善新體制,因為,不提高體制內…

Photo by Yusril Permana ali on Unsplash

疫情以來,因為遠距教學脫離學校數十年如一日的模式,老師的管理頓時大亂,課表凌亂、聯絡簿再也沒抄、老師的題目出在各種軟體上找不到、學校一下說不考紙筆期末考又突擊測驗,可以說是荒腔走板,使得我這個不關注孩子學校生活的單親爸爸也開始介入了。

▮你不關注學校生活?太不負責了吧?

你如果是家長可能正想如此撻伐我,先別,讓我解釋一下。

剛好相反,我覺得孩子學習主要是家長的責任,所以我不要求學校成績,只要求孩子:

  • 上課要聽、課前預習、課後複習、作業要交
  • 對於考試是 “每科 60 以上就有獎”
  • 基本就是 “盡妳學生的責任” 即可。

基於老師和同儕壓力,孩子不會漏交人人相同的課業,我希望她投注盡量少的心力在這種把孩子壓成罐頭上,因為成為 100 分的罐頭可能要花成為 60 分罐頭的數倍努力,我更希望她把這些時間用來讓自己變成不是罐頭!

例如,我會要求她每個字要整齊漂亮,有些家長認為要求字體很無聊,還提出反證,我不是以書法家的態度要求,只是,小學生才抄寫生詞,但工作態度影響一生,利用每個作業,讓孩子成為對品質自我要求的人。

例如,國語課心智圖,僅僅把每段抄上去也能過關,但心智圖是歸納工具,“父節點” 下的數個 “子節點” 共有某元素,就像寫程式時進行 “代碼重構” (Refactoring),進行簡化、比較,找出共性和趨勢。

所以我要求她用 www.mind42.com 工具寫,小四程度至少能找出 “並列、因果、比較”,訓練觀察力和思考力,用它學會組織力,而不是應付教育局規定,老師當然沒時間一一指導,我就自己教。

學校功課雖然很 “復古”,對孩子未來幫助不大,但動腦做、用心做,學到的品質、態度、歸納、思考… 這些幫助卻是永久的。

學太極推手時,我想著一天要練幾趟才夠?後來想通了,是隨時練,假如每天要推一扇大鐵門 10 次,別隨便推門,而是有意識地想著用核心力量,練習控制肌肉,那麼推門也變成推手功夫訓練。

讓太極拳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就是了!

我們的學校教育跟生活完全脫鉤,不過沒關係,用自己的方法讓它再度掛勾,否則與生活無關的課業真的很難產生興趣。

▮學校課業如何與生活脫鉤

突襲的社會科考試,這類要求背誦無須動腦的試題還是充斥

社會科非常深奧,目的在了解社會中人互動、組織的奧秘,讓孩子獲得社會科學學門的敲門磚,包括傳播學、人類學、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 等,都在這科範疇內。

實際上看到的考題卻是像上圖這樣,某一題只要有讀到課本,你就能背下來。

手機 10 秒鐘就能查到的說明卻成了考題,而且用 “克漏字” 的方法考社會科,通篇考試看不到需要孩子思考的部分,那上學不如看《老高與小茉》有趣又有想像力。

我花了 10 秒用手機查到這個博物館資料,就講到了比課本所提更完整的內容。

我看到這簡介的一分鐘內想到一大堆問題:

  • 卑南博物館在考古學界的意義?
  • 與別的民族相似與相異之處?
  • 古代民族與現代民族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同?
  • 是什麼原因造成生活方式不同或相同?
  • 哪些部分遺留到現在還能觀察到?
  • 考古人類學系在做什麼?
  • 考古對現代人類有什麼意義?
  • 考古用什麼方式?有什麼門派?
  • 出土器物的紋理、裝飾、手法與何處文化相近?
  • 他們的科學發展到什麼地步?
  • 他們的足跡範圍到哪裡?
  • 它們是否與其他文化進行貿易?
  • 他們的敵人和友人是誰?
  • 為什麼考古學家會知道這些答案?

我很期待考試會出現這些問題,讓孩子絞盡腦汁查書,或者逼著家長加入幫忙成為一個專案學習。

可惜,面對這麼好的素材,考試竟然只問了: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是為了保存什麼?

看到這題目,我猜這堂原本應該美麗有趣的社會課,會跟幾十年前的 “公民與道德”、“三民主義”、“生活與倫理” 差不多,還有人記得這幾科的內容嗎?《三民主義》除了只讀兩本就佔 100 分對成績的營養價值之外,對你的人生有任何意義嗎?

▮不在答案而在提問

如果工作多年都知道,學校課業全滿分,也教不會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問對問題,因為問對了問題,表示你梳理好了邏輯,此時答案也快湧現了。

不開玩笑,問問題從來都是個顯學,只可惜被灌輸填鴨教育的孩子非常擅長解題,卻不擅長提問。

可是,當老師出的題目是只要課本在手翻開就能找到答案時,孩子根本無需使用大腦啊!就算訓練孩子學會問對問題很困難,至少考題要讓孩子看到什麼是好的提問,讓她有這個品味。

就像我不怎麼會寫書法,但如果常常看看名家字帖,也會知道誰的書法是 “好字”,這種浸淫就是品味了。孩子不會精準提問,但老師能讓她欣賞什麼是精準提問。

遮住一句課文,背下就能拿分。這不是讓孩子跟 Google 比記憶力?沒有人的記憶力好過你的手機,這不就是個輸家訓練嗎?孩子花時間背誦大人彈指就能找到的答案?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為什麼不離開體制內教育?

那麼,現在有自學方案,你怎麼不選擇自己教呢?

我的工作、創意、解決問題、團隊合作…,都不是在學校習得,而是在社會、生活及職場上磕磕絆絆、跌跌撞撞地學到的,而這些只有撞牆才能學會的真實本領卻是學校不教的,也就是說,在學校沒機會學會如何犯錯。

影響我工作最多的,應該是研究所學的《教育研究方法》吧!這是唯一教我們 “解決問題” 的課程,科學方法基本上就是教我們 “如何運用犯錯找到正確答案” 的方法。

可是,人是社會動物,每個人都需要同儕,需要有共同的記憶,就像男人談到當兵就突然拉近距離,當人與人見面時,有很多東西讓彼此知道彼此的 “世代”,例如玩的遊戲、看的卡通、小學流行的遊戲和兒歌、升學考試、制服、教官、王子麵… 這些共同經歷讓人成為 “群”,如果脫離了次文化,就不是那一群了。

當然,如果我能把孩子教成唐鳳,那麼她只能特立獨行了,她能力強不需要與人拉幫結派,因為她並不需要別人的支持(可以控制別人的腦波),只需要被仰視。

但我相信那些出類拔萃特立獨行的人是孤獨的,就像 Michael Jackson 的私人莊園裏有一個主題遊樂園,他孩提時難道不想跟家人同學一起去迪士尼遊樂園玩嗎?但他的身份只能自己建一個,然後自己搭雲霄飛車。

身為一個父親,我希望我的女兒有很多同學朋友,不必人人仰視,有一天我不能照顧她時,朋友們可以互相扶持一把,所以我選擇自己讓教育素材產生意義,先克服體制內的要求,再延伸成為自己的東西,讓獨立思考先以 “課後才藝班” 的形式存在,因為學校不教。

所以我還是希望她先留在體制內,花盡量少的時間搞定學校的課業,而把大部分時間用來將自己養成獨特的 “人”。

讓我們保持聯繫

推送 Push:有個資疑慮的您,按下網址列左方「鎖頭」開啟「通知」會收到通知

電子報 Subscribe:在上方框或側邊欄框中訂閱電子報,我會看到信箱,但不會發垃圾郵件。

合作 Cooperation:行銷、課程合作 請到 About 中填寫表單,留言、臉書專頁聯繫也可以

臉書專頁:疑問或聊天,請留言,或到臉書專頁「Simpro 學習控」關注及留言

讓我們保持聯繫

推送 Push:有個資疑慮的您,按下網址列左方「鎖頭」開啟「通知」會收到通知

電子報 Subscribe:在上方框或側邊欄框中訂閱電子報,我會看到信箱,但不會發垃圾郵件。

合作 Cooperation:行銷、課程合作 請到 About 中填寫表單,留言、臉書專頁聯繫也可以

臉書專頁:疑問或聊天,請留言,或到臉書專頁「Simpro 學習控」關注及留言

訂閱電子報

約雙週更新,絕無垃圾郵件|記得到信箱查看驗證信

最有人氣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的文章

探索更多來自 六叔觀察站 | Uncle6 Observer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