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卡片盒筆記法 ZK 困難 嗎?分享心路歷程和原則

2022~2023,我持續在撰寫卡片盒筆記法 ZK 的介紹,包括軟體,如 RemNote 和 Logseq,感…

2023 要結束了,祝你聖誕快樂,新年快樂,在建造自己的知識庫上,覺得 ZK 困難 嗎?
2023 要結束了,祝你聖誕快樂,新年快樂,在建造自己的知識庫上,覺得 ZK 困難 嗎?

2022~2023,我持續在撰寫卡片盒筆記法 ZK 的介紹,包括軟體,如 RemNote 和 Logseq,感覺這筆記法太好,但很怕表達不清楚,最近有人用了,覺得 ZK 困難 ,有點挫折,這讓我有點擔心,你是否也有同感呢?

其實我剛開始也是這樣,就分享一下心路歷程,這裡有篇 文章 說筆記前要先想目的,照她的說法我來整理當初的目的和需求:

  • 我從高中隨身帶小本子,幾十年來想不少,但總是近的記得,遠的忘了,有時看到以前寫的,覺得「以前怎麼寫得這麼好」?是我退步了嗎?不是的,應該是曾經思考過,但忘了,這不就表示我花時間讀過、想過,結果花了這麼多力氣,但轉變成腦力的不多,真是沒效率。
    • 有沒有可以讓知識累積、好檢索,不要忘掉,一直可用的方法?
  • 想很多,但不實行不會變事實,就是白日夢罷了,如何不要想歸想,做歸做。
    • 有沒有把想法轉變為事實的系統?
  • 我常常拿起空白本子隨意寫無主題的隨筆,很發散地內容穿插,浮想聯翩,後來發現有一點點能用,要留下來又要發展一篇,很累,但隨筆的特性就是沒主題,自由自在找創意。
    • 有沒有隨便寫,寫完再快速整理的系統?

筆記能產生幫助,要從系統考量

父親是一位老西醫,生前最後時間住在榮總。

中醫擁護者常說:中醫重視系統,而西醫是頭痛治頭,腳痛治腳。但父親告訴我他因為心臟弱所以末梢水腫,解決的方法是打強心針,但因為抽菸肺不好,強心針打了肺會受不了,所以醫師讓他用利尿劑排出多餘水分。那時候,我覺得「原來西醫也看系統啊」!

更深的體會是最近幾年爬山,這是種強度強且需要持續進行的運動,會喘,這就是肌肉要求心臟從肺供應更多氧,所以都說爬山要配合呼吸,例如走 3 步要「吸、吸、吐」,是讓「耗氧動作」(爬山)跟「供氧動作」(呼吸)鎖定,保證每個耗氧動作可得到合適供氧。喘的解法不是停下來休息,而是找到「耗氧」和「供氧」的平衡點。

在跟女兒複習生物時體會,心臟是肺和肌肉間的幫浦,把氧氣塞進血液再供給肌肉,心臟就是防逆流抽水機設計(圖:六叔自己繪製)
在跟女兒複習生物時體會,心臟是肺和肌肉間的幫浦,把氧氣塞進血液再供給肌肉,心臟就是防逆流抽水機設計(圖:六叔自己繪製)

所以西醫也是系統觀的,身體每個部分是互相影響的。

既然身體是個系統,我想:

  • 學習,就是「吸收 ☞ 處理 ☞ 輸出」的過程,能規劃出系統嗎?
  • 所有學過的能不能整合成系統?讓知識可以相嵌、檢索?知識庫存多的人,就算讀同一本書,也會吸收到更多養分。
  • 如果吸收更多養分,最後的輸出會變厚實、執行會減少錯誤。

2020 知道 ZK 軟體,它解決了快速整理隨筆的問題,這是我夢想中的筆記軟體,居然有人把它實現了,高興之餘就自己用 RemNote 發展了一套筆記系統,不過那時不認識盧曼,這套自己的系統效果不好。

潛心學一套好系統,別急著飛

後來讀了《卡片盒筆記:最高效思考筆記術,德國教授超強秘技,促進寫作、學習與思考,使你洞見源源不斷,成為專家》才略懂盧曼的 ZK 方法,非常複雜,我想,大師用這個方法成為多產學者,我要做的應該是先別有太多創意,潛心學他的精髓。

會這麼老老實實潛心學是因為想到在北京清華讀碩士時,去建築系修的一門課。

那是一位中國留日教授,上課時說,日本從明治維新後全面西化,請來美國建築師在東京大學當系主任,當時日本人努力把西方建築學到能建得跟西方人一樣好,而不是想出很多花樣「創新」,在他們花了幾十年能完全複製西方建築時,才開始發揮創意。

台灣到處都有日本人留下的西式建築,這位老師的話,我們比中國同學更懂。

此時,教授話鋒一轉,批評中國學東西是「不會走就想飛」,他舉例說:北京地鐵站原本找德國人來蓋,一個工程完中國人就覺得可以自己來了,還「改良」了德國設計。

  • 進站就往下走幹嘛還要先有幾級樓梯往上?德國人設計太蠢了!「改良」成人行道直接樓梯往下。
    • 結果是下雨時因為沒有往上樓梯,路面積水直接灌進地鐵站。
  • 德國人設計樓梯下到地下還要轉個彎,多浪費空間?「改良」成樓梯直通站內少走幾步路!
    • 結果是冬天時,沒轉彎的樓梯成為零下冷風灌進站體的通道,冷死了。所以現在北京很多地鐵站冬天門口掛個棉被那麼厚的門簾,就因為當初「改良」了德國人的設計。

這些批評很銳利(中國老師可以說,但台灣人不能說!),總歸,要量身訂做很好,但「改良」以前先學透徹,免得改成災難了!

我的實踐和體會

想到此處,我決定回到「紙本卡片」和「木頭盒子」時代,用這個概念來思考軟體,就不會亂。

前陣子 RemNote 同步功能出問題一直當機,先轉換到 Logseq,因為重建系統,就再仔細學了一次(已經經歷 RemNote 系統建立一次了)。

因為不熟悉,每天都寫使用心得,我為這心得創造 2 個 Tag:「 #zk」;「#logseq」。一個月後用「Query」把相關段落叫出來,因為一個月的關懷、筆記,居然長出約 2 篇文章的篇幅,跟從前花一天一次寫就不同,它們是每天的心得精華,可說每一段都是「乾貨」!

這篇文章撰寫是用了每天約 10 分鐘,而且是剛剛好有心得的時候,根本不用思考,而最後貼文前只花 2 小時重組、排序、潤飾,就 變成一篇文章 ,原來這就是大師所用的省力系統!

從前讀義大利文學家 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 的書,覺得每頁都精華,沒廢話,到底是怎麼寫的?

後來發現他用類似 ZK 的方式,我猜他是同時發展好幾本書,每天各處吸收,有些內容共用、有些內容專用,然後每本書之間會互相刺激,簡單說就是有好多盒子或檔案夾,這裡寫一頁、那裏寫一頁,想想這篇放在哪一本書好?這個點子發展成《看不見的城市》還是塔羅牌?

感覺很像在菜園每一角種不一樣的菜,種植方式各有不同,每種菜都會慢慢長出來,輪流採收,每天都能吸收不同的營養。

我以前做筆記時並沒想清楚,而大師,不論盧曼或卡爾維諾,因為他們的工作就是「輸出」(而且很傑出),他必然有一套整理筆記(資訊處理)的法門,如果沒有好用的系統,怎麼能大量產出高品質內容呢?

所以,如果你以輸出為業,就要建一套「資訊處理系統」,不然要做才去收集資訊,太累也太慢了!不過在發展系統時,為了不要當(自己的)白老鼠,還是先參考大師成功的系統,搞懂了再來「改良」!

現代誰不是以輸出為業?就算不是作家、學者,上班族也要寫一堆公文、報告、簡報、計畫,也是用輸出來賺月薪!

概念與功能的結合

整理一下,建立筆記系統目的是:

  • 希望有一套隨寫隨搬,可滿足有亂寫習慣的人的軟體;
  • 希望讀過、看過、想過的不白費,可留下來變成思考的肌肉;
  • 大師必然有很棒的系統,我不是大師先學再說,學透了再改,就是我的吸收系統。

回到篇首文章問的問題:

  • 我想透過筆記解決什麼問題?
    • 知識可累積,不是只能用新學的,而是可以有效檢索庫存
  • 我想透過創建個人知識管理系統來組織哪些專案?
    • 寫文章輸出,進而跟實體專案結合(加上專案管理功能)
  • 我對個人知識管理感興趣的動機是什麼?
    • 因為之前的管理不好啊!

很清楚了目的是什麼,還是要回到操作,讓我們看手邊工具有什麼功能,能幫我們到什麼地步。所以我花時間來寫 RemNote 功能介紹,一方面分享,一方面是為了琢磨軟體功能,找到更好用的方法。

如果你覺得 ZK 困難 ,用起來不順,那是應該的!因為它的方法不是很符合習慣。

很多事情很有效卻不是符合習慣,比如武術內家拳以軟打硬,看到威脅不但不逃還要迎上前去,都不符合習慣吧?但背後有一套邏輯。

你的困擾可能是因為 ZK 軟體提供了太多功能了,它希望你組合自己的系統,但開發時背後是根據一套知識,如果不清楚這套知識,太多工具反而更亂。

比如說我覺得軟體背後根據的是盧曼的 ZK,所以還是回到「卡片」和「盒子」的概念,再去想,原本的卡片和盒子能用哪些軟體功能取代?有什麼實體卡片盒麻煩的功能可以用軟體變方便?

不過軟體不是我開發的,我覺得它背後的概念是盧曼的 ZK 也是我的猜想,如果你覺得不是,而是別的概念,也可試試能不能用它來操作,但請你一定要先「吃透」那套概念。

個人化前請先盤點

筆記到底多個人化呢?你會發現現代軟體多半有很棒的分享功能,但不論是 RemNote 或 Logseq,它的分享都做得不好,不是團隊不會做,社群上有人要求,團隊回覆說:「你的筆記是你自己的系統,分享用途不大」。

這是事實,如果你把筆記分享給我,我能掌握也就少數吧!這是為何學霸在網上高價賣筆記,但很多人說這些筆記對讀書沒幫助?因為筆記發生作用不是因為「閱讀」筆記,而是「整理」筆記後閱讀「自己整理」的筆記,這些整理、重讀、修改的過程中強化記憶,在腦中產生了化學作用。

學霸之所以成為學霸,是因為他這麼專注做了這麼好的筆記;如果只是拿別人筆記讀,則不會成為學霸

既然人人大腦結構不同,別人的筆記能讓我變成學霸嗎?

我覺得除了知道目的外,你要盤點在什麼狀況下筆記?哪些狀況下沒有筆記,但筆記會更好?這種盤點就像企業要做「BP/SOP」標準作業流程的盤點一樣,想清楚讓每個筆記能有去處。

就像,如果家裡亂,解決方法不是動手整理,而是搞清楚為什麼會亂?是買太多東西還是使用習慣不好?如果沒想清楚,整理完很快又亂了啊!你會覺得「整理根本沒用」嗎?並不是整理沒用,而是因為整理趕不上弄亂的速度啊!

這樣拉拉雜雜的說一遍,不知道對你的使用有幫助嗎?2024 新的一年,讓我們繼續努力吧!

讓我們保持聯繫

推送 Push:有個資疑慮的您,按下網址列左方「鎖頭」開啟「通知」會收到通知

電子報 Subscribe:在上方框或側邊欄框中訂閱電子報,我會看到信箱,但不會發垃圾郵件。

合作 Cooperation:行銷、課程合作 請到 About 中填寫表單,留言、臉書專頁聯繫也可以

臉書專頁:疑問或聊天,請留言,或到臉書專頁「Simpro 學習控」關注及留言

讓我們保持聯繫

推送 Push:有個資疑慮的您,按下網址列左方「鎖頭」開啟「通知」會收到通知

電子報 Subscribe:在上方框或側邊欄框中訂閱電子報,我會看到信箱,但不會發垃圾郵件。

合作 Cooperation:行銷、課程合作 請到 About 中填寫表單,留言、臉書專頁聯繫也可以

臉書專頁:疑問或聊天,請留言,或到臉書專頁「Simpro 學習控」關注及留言

訂閱電子報

約雙週更新,絕無垃圾郵件|記得到信箱查看驗證信

最有人氣

探索更多來自 六叔觀察站 | Uncle6 Observer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