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是「 人世介面 」用它來觀察世界

學科是認識世界的 人世介面 ,不同學科認識不同面向,組成心中的世界

學科是認識世界的 人世介面 ,不同學科認識不同面向,組成心中的世界。

學科是認識世界的【 人世介面 】,不同學科認識不同面向,組成心中的世界。


孩子小學畢業時,我帶孩子去參加私校考試。

考試期間有家長說明會,各科老師輪番上陣,例如美術老師說有一堂課要孩子用鋁箔包盒子做一個行李箱,但不是看誰畫得更好看,而是從生活中取材,因為對住校學生來說,行李箱是重要的記憶。

學設計的我理解這種從生活中取得概念,再賦予作品的創作方式。比較國內高中美術教育還是在磨練技術,這種更注重思想的美術課遠遠更為先進。

我在北京清華美術學院選了一堂課,發現就算是一流學校,還是停留在磨練畫工的程度。

老師有這個理念,也就是設計過課程,那麼課程變成存取世界不同面向的「介面」,這讓我大大振奮。

介面是什麼?

從事軟體開發多年,常會把事物用電腦類比幫助理解,介面(Interface)就是程式對別人提供服務的方式,在中國叫「接口」,感覺就像個插頭,你需要服務就把這插頭打開,也蠻傳神,只是介面比起厚厚的插頭,它只是很薄的一層,或許臺灣翻作介面更為貼切。

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是「介面」,例如:

  • 講英文與講日文的人之間無法溝通,翻譯就是「介面」,可以說是「人人界面」(人與人的介面)。
  • 用遙控器開冷氣,遙控器是「人機介面」(人與機器的介面)。
  • 電腦的鍵盤、滑鼠和螢幕,構成了與電腦交互的「人機交互介面」(人與機器高度互動的介面)。
  • 呼叫 Weather.com 提供氣象預報顯示在我的網站上,這是「應用程式界面」(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就叫「機機介面」吧(機器與機器的介面)!
  • 照這個邏輯,寵物餵食機會在狗狗踩把手後掉下乾乾,那把手就是「狗機介面」(狗與機器的介面)。

介面會隱藏細節,例如:狗狗踩下把手後,攝影機截取狗狗照片,送到雲端 AI 判讀後,辨識為是小黃。因為過胖醫師明令減肥,所以只掉出 20 克乾乾;而小黑太瘦了,運算後掉出 50 克乾乾。

雖然過程很複雜,但狗狗只要知道按下把手就會掉出適當的乾乾即可。介面把複雜的功能「封裝」為使用者易懂的操作。

人世介面

人類知識多半在介紹世界,語文是構成世界文化的方式、藝術在描繪世界,自然科學發現世界與物之間的模型,社會科學發現世界上人之間的模型。

論語、老子、莊子這些傳統教育是不分科的,老先生們花了一輩子來認識世界,他就把他的認識教給弟子們,那麼弟子要花多少時間瞭解老先生認識的世界?可能也是一輩子。這可能就是為什麼論語沒記錄畢業典禮的原因吧!每個學生應該都無法畢業,直到找到工作輟學去上班吧!

隨着人類對世界認識越來越多,要由一個人理解整個世界越來越困難,所以就由不同的人分頭認識世界,這就是科學,將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分科。

系統觀:約 19 世紀德國發展出官僚體系,這是管理大組織的發明,對那時代影響很大,生物學把生物分為界、門、綱、目、科、屬、種也是一種應用;而19世紀末的卡片盒知識庫(Zettelkasten)發明人盧曼原先是公務員,他把這種觀念放進知識管理,但又在樹狀架構下加入不同樹之間的連結形成了網狀結構(想像用很多藤蔓把兩棵樹串接起來),總之系統讓視角可以下到樹也可以上到林,讓分頭研究成為可能。

國中生要上國、英、數、自、地、史、公等七科,當然還有本土語、體育、音樂、美術… 等不考的科目,這麼多科目,其實是從不同面向來瞭解這個世界,最後你所理解的是同一個世界,所以可以說這些科目是【人世介面】(人與世界之間的介面)。

既然要瞭解一整個世界,就像去 IKEA 買衣櫃,保持扁平包裝是不能用,得要組裝起來才產生作用,所以學生要把所有科目「組裝」起來,這件事非常困難,就是當我們在講一件事時,他可以藉由切換角度,從不同層面來觀察及解釋。

比如 SpaceX 發射了星艦:

  • 從藝文角度,看到星艦發射的雄偉景象、炸毀的沮喪、成功的喜悅;
  • 從物理角度,看到推力、引力的關係;
  • 從化學角度,看到液體燃料、固體燃料;
  • 從工程角度,看到兩截分離使用的技術;
  • 從經濟角度,看到殖民火星對經濟的影響。

組裝世界的策略

把知識組裝起來是非常困難的,你想像我們的老師們把世界拆成不同的科目,分頭教導學生,但回到原本,分科授課的目的是讓孩子把各科在心中重組為世界,知識拆解就不容易,組裝回去當然也不容易,我們如何教孩子組裝的技術?

PBL 不需組裝,因為學的時候就是整合的學習

PBL 可以說是 Project Based Learning(專案學習),或說是 Problem Based Learning(問題學習),是從做中學的方式。

這個教學方式來源是醫學院,如果要訓練外科醫師,不可能讀幾天書就上手術檯,怎麼把老師會的完全教給學生,而且學生很深刻可以認識,不只學科,而是五感協助記憶。

但我曾經詢問多個學校的校長與教務主任,他們覺得 PBL 非常耗時,教務主任說我們可以在資優班實施 PBL,但因為老師太忙了,不太可能每一班每個同學都這樣教,所以一般孩子是享受不到的。

Top-down 的 PBL

點擊下方連結,做了一些 PBL 的介紹,如果你是學生或家長,對 PBL 較爲陌生,可以瞭解一下。

玩真的,學更深!PBL專題式學習|親子天下×翻轉教育

學校教的 PBL 是「體驗式」的,這樣的 PBL 由老師設計好課程,比如:

  • 為了學到熱對流,讓學生去烤肉、控窯;
  • 為了學重力,讓學生去玩滑索;
  • 為了學比例,讓孩子做布丁,藉由洋菜量理解百分比、小數。
    這每一個都是一種校外教學吧!比起站在臺上講課本,當然耗時間。

這種 PBL 跟傳統的教材一樣可以由教材公司設計好《教師手冊》,例如控窯時當火力呈現何種顏色時,要提醒學生熱對流的原理等。

雖然比起講課花時間,Top-down 的 PBL 仍是比講課活潑,配合預先製作的教案,可以讓老師比較有把握。如果公立學校要走向 PBL,這種模式較為容易,是比較可能執行的。

Bottom-up 的 PBL

孩子不會永遠有老師設計好 PBL,如果他自己想學老師沒教的呢?沒人設計課程要如何 PBL?

另外,資優班孩子有機會使用 PBL,而既然都資優了,他會被限制在教材公司設計好的範圍內嗎?跨出設計好的範圍,老師如何指導?

我曾經參加過一個程式設計營,幾週學習塞了大量的資訊,包含 Android, Java, Photoshop, HTML, CSS, Javascript, SQL, Server,把網站、App 建立的相關知識全部教了一輪,但多數同學不知如何做結業作品,畢竟短短幾週塞進這麼多來不及吸收的資訊,轉到應用是強人所難。

但如果課程反過來,先想好要做什麼樣的 App,定好規格後去找資料、找方法,測試、失敗、修改規格、修改期望,經過一輪一輪嘗試後終於做出來(或卡住),在這過程中,你會發現所有技術都學到了,而且因為是帶着問題去找,而且要立刻應用,這種記憶很難忘記,這是你的知識,因為可以拿來使用。

所以體制外學校許多沒教材,學生想學什麼都行,打電動也行,老師在專案過程中加入「機會教育」,所以老師沒事先寫好教材,他把知識內化,隨機應用。

回到前面提到的程式設計營,由於學員能力不強,還好初期講師也不強,上課時都是照本宣科,很有規律,學員覺得很放心。

有一天來了位老師,他兩手空空走進教師,直接問同學做個什麼給大家看?然後他從下載編輯器、上網搜尋程式碼、編寫、製作前端… 在兩三天課程中衆目睽睽之下開發出了一個 App,初學者的同學們覺得看不懂又沒有規律,還去舉報老師都沒準備,多年後有經驗了我們才知道,可以當你大家的面一步一步完成一個有各種功能 App 的老師才是真的實力,這老師應該能快速回答我們的問題,只是大家太弱問不出問題。

Bottom-up 的 PBL 由孩子自行思考自行動手,老師在旁邊看,沒有教材公司預先寫好的教師手冊,能擔任的老師就要有那位老師的實力,有淵博而整合的知識,才能在專案製作過程中找到知識點提點學生,老師很難做到,也很難訓練。

當然聰明的孩子自己會從做中學,但不論能帶領、機會教育,或是觀察,這個方式都比 Top-down 的 PBL 難多了。

私校概念實際上執行的如何呢?

公立學校不太可能獲得 Bottom-up PBL 教學,而提供的私校,如森林小學、中學,價格是一般人難以負擔的(聽過從 30~60 萬/學期不等)。

但私校說明會所說的用不同科目為介面感受世界,卻沒在執行。

實際上多數私校教學是像我們小時候的「前段班」,就是不停趕進度,用很難的題目重複操練讓孩子學會應試技巧,讓孩子沒有一刻可以休息隨時在「前進」。

以前功課差的孩子進「放牛班」,是說畢業只能去放牛;實際上前段班孩子就是牛本身,天天被殘忍的鞭策,而老師就是趕牛的牛仔。
應試教育的學校奢談感受世界是衝突的,學校把孩子的時間全部用光了,他要用什麼時間去整合所學呢?用什麼時間去感知世界?

迷信私校表達對教育制度不信任

很多家長因為對公立學校制度的不信任而讓孩子讀私校,那到底有多少家長表達了不信任呢?私大招不到學生頻傳退場,但私立中小學卻人滿為患,我想教改並沒有與家長做好溝通,導致嚇到的家長紛紛報名私校。

但讀私校一年後,暑假前,孩子說想轉公立中學,我同意了,這是孩子和我表達對私校不信任嗎?

私校宣稱的理念並沒有使用合宜的方式落實到學生身上,理念如果沒有實施系統,就只是口號或 PPT。

電腦系統如何落實政策:任何人都能在 Google Play 下製作 App,但不會違背 Google 的政策,例如資安規定,它的方法是在關鍵位置需使用固定程式或文件,否則 App 就不能正常運作。學校理念落實也不能只是宣講,要有一套系統性方法來落實。

私校管理確實更盡心,但比起讓孩子更會應試,我更希望他真的學到、反思、整合知識,假如行有餘力,再研究應試技巧。

在每個人手機都有 Google, YouTube, AI 助理的時代,我們以為重要的應試技巧很容易查到,這些技巧對古代聯考題管用,但要回答現在會考題則無效。

在我與孩子討論過程中思考:雖然公立學校的師資和教學也「很復古」,但他至少贏得一些空閒可以思考,不用浪費時間學手機能輕易做到的事。

記得幾十年前還有珠算與電子計算機比賽,喜滋滋號稱珠算打敗「電腦」,現在珠算還有人在用嗎?

由於臺灣高等教育的資源分配不均,我承認也希望孩子進入資源多的學校,但既然公私校殊途同歸,所以選擇讓孩子擁有思考時間。

Tags:

讓我們保持聯繫

推送 Push:有個資疑慮的您,按下網址列左方「鎖頭」開啟「通知」會收到通知

電子報 Subscribe:在上方框或側邊欄框中訂閱電子報,我會看到信箱,但不會發垃圾郵件。

合作 Cooperation:行銷、課程合作 請到 About 中填寫表單,留言、臉書專頁聯繫也可以

臉書專頁:疑問或聊天,請留言,或到臉書專頁「Simpro 學習控」關注及留言

訂閱電子報

約雙週更新,絕無垃圾郵件|記得到信箱查看驗證信

最有人氣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