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 Notion 自製 Zettelkästen 卡片盒個人知識庫 | Part 2. 卡片盒筆記法怎麼進行?

知識工作者不能沒有知識累積,而你的筆記就是知識庫,德國人發明的這個系統真的好但不易懂,讓我試著白話說說,你可用…

「六叔|Uncle6」的個人頭像

上週知道了這種筆記神器後,我花了 2 天時間 Google,簡單描述這個方法的、描述歷史的、介紹工具的、評論的、跟別的筆記法比較的文章、影片非常多,但是看了半天我還是不知道它是什麼!

因為,沒有一個人在說明它如何運作的!

在我花了很多時間了解(應該是吧)了以後,我覺得我要說的已經不是讓還沒打算使用者被吸引的「介紹」了,而是如果你已經打算入坑了,到底要怎麼開始呢?

所以我自己來寫。

▮ Zettelkästen = 便籤盒

把這個德文字輸入 Google 翻譯發音聽聽看,發音不容易,它意思是:

  • zettel = note 便籤、筆記
  • kästen = box 盒子

合在一起就是「便籤盒」。德文太難,我就叫它「卡片盒筆記法」吧!

▮ 傳統筆記的問題

你寫了《筆記甲:咖啡與蛋糕的搭配喝法》,花了 2 小時,長達 10 張 A4 紙,存在電腦裡。

花了這麼多思考和時間寫筆記,當然希望未來還可以被重複使用,不外乎「複製」或「連結」(就是被引用),其中連結(引用)最簡潔,不會存在相同的內容。

現在你要從《筆記乙》連結到「筆記甲>第 5 頁>第 20 行起的『藍山豆』」時:

  • 你要先從你早就寫好的幾百篇筆記中找到它,忘了是寫在《對心臟有利的十種食品》、《牙買加旅遊記事》、《日本與南美貿易》,還是《筆記甲:咖啡與蛋糕的搭配喝法》中了。
  • 你想起來寫在哪一篇文章中,但面對洋洋灑灑 10 張紙,「藍山豆」到底寫在哪裡?
  • 你翻到「藍山豆」的位置,但如果《筆記乙》的讀者循著你的參考資料打開 PDF 檔時,他不會進第 5 頁,而是打開檔案第一頁,再自己翻出引用的這一段。
  • 讀者翻到第 5 頁,從第 20 行開始,但引用到哪一行結束呢?
  • 《筆記甲:咖啡與蛋糕的搭配喝法》應該歸檔在「飲料」還是「甜點」呢?還是歸檔在飲料並在甜點裡做一個「捷徑」?還是複製 2 份分別存放在「飲料」及「甜點」?

傳統筆記把所有的東西大鍋炒在一起,所以難以精確,但是這是寫文章最習慣的方式,卡片盒知識庫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 「原子筆記」解決問題

傳統筆記把原料炒在一起,卡片盒筆記法把思想分解成原子的大小

為了容易歸檔、搜尋、精確對焦,在「卡片盒知識庫」中,每張卡片都要是「原子筆記」,就是這張小卡片裡只記載了「1 個」論點,而且這張卡片本身完整說明一件事,無需參考其他的卡片,也沒辦法再拆成更小了,就像一顆原子。

例如卡片主題是「藍山咖啡豆介紹」,毫無疑問要歸類在「飲料」的盒子裡。

如果你開了一家食譜出版社,只需要準備 200 種食譜,抽 20 道印成《電鍋料理 20 招》,抽 30 道印成《每日晚餐一道菜》,200 道菜都沒變,但可以倒過來倒過去印出幾百本食譜。「原子筆記」就是僅能容下一道菜的一頁。

▮ 這是一張卡片 (Zettel) 的樣子

每張卡片分作 3 部分,Unique ID、內容、參考資料

每張卡片(如果在 Notion 中就是一篇筆記)分作 3 個部分,上面是 Unique ID,這樣就算你前後各有一次寫了「咖啡」的卡片,因為 ID 不同就知道是不同一張了。

Unique ID 不是用機器而是用人來編碼,怎麼做到張張不同又不重複呢?通常就是用「年月日時分」結構,時間一直變化,ID 也不會重複。

筆記內容條列式非常簡潔,只要要講到另一個觀念,就另開一張卡片,用一個超連結連到新卡片去。

最後要留下參考資料的連結,這樣就無需再抄寫一次資料,也避免久而久之忘了筆記在寫什麼也看不到原文了。

這是一張填好的筆記卡片,雙方括號通常在軟體裡會產生一個雙向連結,就是你在輸入雙方括號時,軟體就幫你產生一張新卡片用你剛才打的名稱。標籤是為了搜尋更方便。

如果你把被參考的內容直接複製貼上,那就不用建立自己的知識庫,用 Google 搜尋就好了。

所以卡片盒筆記不要你抄寫,這裡是用你自己的話嘗試解釋一個小功能。

▮ 把「原子筆記」用線穿起來

多層次清單,盧曼也自己設計了一種編目方式

在編輯軟體上常常有「多層次標題」或是編碼,英文的正式文件常用,光以數字和點就可以幫一本書每個標題都編號。

盧曼自己也開發了一種卡片上的編碼,幫所有卡片編目,方法跟 Word 裡面的多層次標題差不多,因為我們不會再用手工來編目,有興趣瞭解盧曼編碼方式可以參考這個盧曼的網站

這種編目就像網址,如「http://www.zettelkasten.com.tw/how-to-use-it」可以讓你搜尋到全世界千萬台伺服器中的一台提供 Zettelkasten 服務的「如何使用」這一章節,而實際上盧曼的系統就把它叫做「Fixed Address Of Each Note」,就是「每張卡片的門牌號碼」的意思。
盧曼的系統是虛擬的心智圖,但因為每張卡片可擁有不止一個上級,比只有一個上層的心智圖活潑得多

這個「麵包屑系統」說了一些不同卡片形式:

  • 目錄卡片 Hub Card:把相關主題下所有節點列在一張卡片上,但是卡片內容不放在這裡,只放連結,就像 index。
  • 子卡片 Sub Card:在這篇筆記中,「咖啡豆」這個主題可以往下延伸出很多的子節點,如「藍山咖啡豆」、「聖多斯咖啡豆」、「藝伎咖啡豆」,每個都是咖啡豆的子主題…
  • 後續卡片 Cont Card:一張卡片寫不下時,例如「藍山咖啡豆」,下一張是「Cont 藍山咖啡產地」、「Cont 藍山咖啡風味」、「Cont 藍山咖啡貿易」… 雖然都是延續前一篇,但獨立出來還是原子筆記。
  • 手足節點 Sibling Card:「咖啡豆」也可以往左右延伸,如「配蛋糕」、「配麵包」、「加牛奶」、「純咖啡」…,不同主題之間共用一個上級。

卡片就是心智圖的節點,用心智圖的層級關係用麵包屑來表示,在書寫筆記時,心中有個樹狀圖。

把 10 頁筆記拆成多張卡片,在寫筆記時比較費時,但:

  • 未來每張卡片都可以被其他卡片「引用」,如果引用 10 次,就省了 9 次時間,還是划算的。
  • 卡片被頻頻引用時,對裡面描述的知識記憶深刻,對深度理解有幫助。
  • 一個領域可以被另一個領域引用,就可以建立跨領域的知識結構,就是現在瘋狂的「跨界」。

我不由得不佩服這位德國人,他的組織力真的變態強啊!


上一篇《Part 1. 背景知識》

下一篇《Part 3. 市場產品分析,都有缺憾》

讓我們保持聯繫

推送:適合有個資疑慮的您,文章上架就通知,電腦/手機分別按下網址列左方「鎖頭」按鈕,開啟「通知」。我不會看到您是誰。

電子報:可在下方訂閱框中訂閱電子報,內文側邊欄也有,我會看到您的信箱,但放心,我不會發垃圾郵件。

如果您有疑問或想聊聊,可以在此留言,也歡迎去臉書專頁「Simpro 學習控」關注及留言

如果對 RemNote 感興趣,歡迎參加正體中文 RemNote 討論區, RemNote 個人知識庫|卡片盒筆記|正體中文

訂閱電子報

最快更新,每週一次(大約啦),絕無垃圾郵件!記得到信箱查看驗證信!

最有人氣

留言

探索更多來自 六叔觀察站 | Uncle6 Observer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