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創業公司也是從事人臉辨識服務的,但這服務是用在戶外廣告上,而不是用在監控無害的學生身上。
這家廠商如果不是把它當作實驗而是當作生意,那它的商業模式顯然有問題。
本文目錄
誰該創造商業模式?
因為人臉辨識創業,認識不少影像監控業界朋友,有一次跟我討論把 IP CAM 用在「Smart Home」上。
我:「請問你做監控多少年了?」
友:「算算超過 20 年了吧!」他算是監控業界的一位大佬。
我:「你家裡有裝 IP CAM 嗎?」
友:「沒有耶!」
我:「連你都不裝,誰會在家裡安裝一個 IP CAM?」
安裝 IP CAM 監控的家庭約莫有相同特徵: 有需要照顧的對象:缺行動能力的老人、還沒表達能力的兒童、寵物、貴重物品、(不老實的)配偶;有需要防犯的對象:可能虐待老人的外傭、打小孩的保姆、踹狗的孩子、偷錢的管家、小三; 統稱為「問題家庭」!
如果不是出了大問題,誰會冒著被外人看光光風險在家裡裝攝影機?
學生是「問題班級」嗎?那為何要監控班級?
我想只是某個技術廠商透過關係想出了那個展示技術的點子(有人叫我做過被我拒絕了,出勤考量只需在門口裝一臺攝影機,全面監控太不尊重人了),想告訴大家「我有監控一個班級的能力」而且「連教育部都採用了」。
就算這些學生隨時會霸凌同學,一舉一動全監控也太過了。
技術中心思考產品,常出現這迷思。他們以擁有的技術為中心,這技術可結合各種不同的技術及場合,所以可以賣得很好!哇哈哈哈哈!
- 華碩曾經紅極一時的小筆電 → 鍵盤太小操作難被 iPad 取代,現已銷聲匿跡;
- 華碩變形平板 → 雖然加上鍵盤,手指不能在平面上工作還要點螢幕非常累,雖然 Surface 抄了他,但我看到所有用戶還是裝了滑鼠,它唯一勝過華碩的是它是內建 Windows 的最輕巧電腦,而不是平板功能;
- 三星的虹膜辨識解鎖手機 → 用戶要睜大眼鏡看手機解鎖實在不是好點子,無光處無法用,比不過簡單的指紋辨識;
- SONY 新出品的隨身聽 → 在每個人手機都可聽音樂的時代,估計紅不起來;
- 我家對面的大樓 → 主臥室面對西曬,每家裝雙層窗加遮光窗簾,難看又犧牲窗景;
- 學生到校刷卡傳簡訊告知家長系統 → 如果沒用停車場閘門擋住學生刷卡才能進入,學生三不五時會忘記(不知道是不是監控學生的那家廠商,行為近似)。
以技術為中心的模式族繁不及備載,就略寫一二,他們的特色是「因為我手上有這個技術,我要想個辦法把它賣掉」。
換個方向似乎比較對
何志森老師案例我一用再用,他的學生跟蹤賣糖葫蘆的阿姨後,發現她的糖葫蘆工具被城管(有牌流氓)沒收了。
- 如果學生問阿姨要什麼幫忙,她可能說:「我希望城管消失!唉!可能那怎麼可能?」(繼續哭)。
- 但學生沒有陪著阿姨咒罵城管,而是幫她設計了 3 條逃跑路線。
這是為何福特汽車創辦人說:「如果你問人們要什麼,他們只會要跑得更快的馬車」。
傳說賈伯斯不看市調,我想非不重視,而是質疑這種從高遠處觀察歸納成冷冰冰數字的市調品質,統計數據不會發現人生活的痛點,發現問題用量化工具不是好點子。
設計師 / 創業者 / 產品經理是以人為中心使用各種科技,他們觀察人,不在意科技是否最先進,只求最適用,所以他們可能是設計出商業模式的潛在人選。
畢竟商業都是由人產生的,針對人的需求,甚至人還沒發現的自己的需求。
所以,誰來設計未來科技解法的商業模式呢?這個人要:
- 持續觀察社會,並同理別人的痛;
- 仔細聽人說話,聽到各合作方的需求;
- 腦中有個商業案例資料庫;
- 腦中有個科技地圖,知道誰能做什麼;
- 終身學習。
這工作挺詭異,好的設計師通常腦中沒有個商業案例資料庫,好的產品經理通常不太擅長滿足多方需求(他只需要為他的企業做好產品),所謂「好的」是因為還有很多沒這麼好的,他可能無法滿足任何一項。
我想那就是創業者吧!
讓我們保持聯繫
推送 Push:有個資疑慮的您,按下網址列左方「鎖頭」開啟「通知」會收到通知
電子報 Subscribe:在上方框或側邊欄框中訂閱電子報,我會看到信箱,但不會發垃圾郵件。
合作 Cooperation:行銷、課程合作 請到 About 中填寫表單,留言、臉書專頁聯繫也可以
臉書專頁:疑問或聊天,請留言,或到臉書專頁「Simpro 學習控」關注及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