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裡 Context 這個字常用,在中文裡被翻作 “脈絡”,就是你理解一件事前需要先擁有的知識,就像當看到食物發霉時,底下已經長了很多根系了,這些表面看不到的根系就是脈絡。
作家高陽非常會講脈絡,兩人在路上遇見說了一句話,接下來可以花兩頁來說這句話背後的意義和嚴重性,彷彿每件事被翻開後就像打開引擎蓋的車,裡面的引擎比外面複雜太多了。
相較於有人把事情歸納出 “模型”,首先他要先了解 “脈絡”。
我們現在用的 “敏捷開發” 的做法是 “計畫 Plan、執行 Do、反思 Check、修正 Act” 一次次重複執行的過程(迭代),它後面的脈絡是:這就是人類天生學習的方式,透過一次次修改自己的執行小問題,最後可以把一切都學透。 這裡的 “迭代”(iteration)在電腦上是一種迴圈,就是給一個程式一個數字當 “初始值”,每次執行完這個程式會算出一個 “結果”,而這 “結果” 又丟進這個程式成為它的 “初始值”… 這樣周而復始。 PDCA 就是一次迭代,結果成為下一次 PDCA 的初始值,它用這個模型來描述人類學習的方式。
觀察到人類天生的學習方式(脈絡)> 迭代(模型)> 敏捷開發方法
創新來自觀察世界,而深度觀察來自了解事情背後的脈絡。
怎麼讓自己的學習顧及脈絡呢?通常課本上只講結論,好的老師能歸結出脈絡,講給學生聽,所以學生能懂得比較全面,不然我們就自己做:
- 加入課文是個網頁,每個看不懂的部分我都查,就像在那一段加上一個超連結,連到我所查到的解釋。如果一頁課文有幾十個超連結,我對這篇文章就有比較深度的了解。
- 但我查出來的答案還有不懂之處,再往下查,所以答案頁裡面又產生一些超連結,又深入了一層。
- 然後我發現,某些解釋連到那一頁的另一個解釋,原來這兩件事之間是有關係的。
藉著這樣一直增加 “連結” 的方式,我就會對這篇課文非常清楚了,下次看到類似主題時,我一眼就會看到 “事情背後的脈絡”,因為我用功過。
那你就知道為什麼有些人,跟他說什麼事情都能 “舉一反三”,這就是他學習時下了功夫,你問一,他直接從脈絡裡找到三個相關的答案。
不只是讀書,假如你要做企劃時,你會感謝自己曾經這樣好奇地挖掘,人家會覺得你 “思考跳耀”,只有你知道,這些知識就像地鼠挖的地洞,表面上看起來不相連的兩個洞都是連在一起的。
想這樣破案般學習,學習是非常有趣的。
讓我們保持聯繫
推送 Push:有個資疑慮的您,按下網址列左方「鎖頭」開啟「通知」會收到通知
電子報 Subscribe:在上方框或側邊欄框中訂閱電子報,我會看到信箱,但不會發垃圾郵件。
合作 Cooperation:行銷、課程合作 請到 About 中填寫表單,留言、臉書專頁聯繫也可以
臉書專頁:疑問或聊天,請留言,或到臉書專頁「Simpro 學習控」關注及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