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忘性」很好,記不住事情。
就像今早打開 Spotify 聽到一首吉他曲子很好聽,是 Jim Hall 演奏的,Jim Hall 這個名字好熟呢(我聽音樂不求甚解,知識不豐,好聽就好),我記得 Jim Hall 跟我很熟悉的一個鋼琴家有合作,但是怎麼也想不起那個鋼琴家的名字。
去我的 Google Play Music 音樂庫看看,原來是 Bill Evans。怎麼會忘記 Bill Evans 呢?對我來說,這種如雷貫耳知名的事情,我卻常想不起來,不是年紀大了,而是一向記性不好。
另一個毛病是隨緣(懶)。
「XXXX超強記憶法」我學不來,看到「記憶選手」刻意記憶,例如把教室當作一個場景,記下黑板、粉筆、板擦、窗戶、課桌椅… 分別代表不同的事物,幫這些物品編一個故事記下來,就覺得累。
睡眠時,你的大腦在把白天記憶中不必要的清除掉,這樣才能用來記憶真正有用的事物,記憶法這種硬記(例如記住一整副打亂的撲克牌順序)不自然,應該讓大腦自然選擇,把該記住的記住,不該記住的忘掉!
記憶法、心算這種在沒電腦時被認為能強化學習的技能,現在拿來比賽還是不錯的,就像可以去學保齡球、游泳成為國手,但這技能對你的智識有沒有幫助,並不是重點。
所以我一直關注如何「有效、合理、加強(長期)記憶」。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20808
最近讀一篇網路兩性文章時讀到 sapiosexual 這個單字,它是一個新造單字,老字典沒有,對英文單字,我是這樣記住的:
- 第一次讀:查 google 翻譯並讀一讀發音,會對它有印象,但不會去想辦法記下它。
- 第二次讀:再查一次,這次我會覺得「這個單字我好像查過啊!但想不出來什麼意思。」
- 第三次讀:這次印象就較深刻了「這個字好像是 XX 的意思,不太確定,查一下吧!」。
一個單字查 3 次字典,應該會約略記得了,因為你投資 3 次時間去「處理」這個資訊。這個用 2 個字根組成的單字很容易,但要記到可以用它不容易,因為 Sapiosexual 是「覺得高智商者性感」的新字,前半的 sapio 就是智人(Homo sapiens)的「智」部分,就是「聰明」,但我老是在要想這個字時想到哲學 philosophy 字根的 sophy(智慧),就想錯拼法。
從:「不認識 → 看過不記得意思 → 知道意思不太確定 → 知道意思並能使用」這是一串的閱讀、查詢、使用的過程,但當這個單字可以應用自如,就很難忘掉了,成為你帶得走的知識。
所以,從各種不同角度去接觸它、勤快地查字典、想辦法在生活裡使用它,最後你會留下你所需要的單字,而不是一堆考完再也用不到的。
如果有時候你非得記住一堆(用不到的)單字呢?例如要考 GRE?
有人會把一本寶典重複讀三次。而我會買三本字彙量差不多的單字書,例如第一本從 A 排到 Z、第二本用字根分類、第三本用圖畫歸納單字出現的場景… 這樣印象就深刻了。不要重複背,而是背完就換一本,當你的腦子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同一個單字時,記憶就更「立體」一點(而且不枯燥讓腦子好奇就會警醒)。
所謂「立體」就像你看過一個人的大頭照,走在路上不見得認得出來,但是又看過他的生活照、他跟親友喝酒吃飯的照片,甚至背影,當你從多個面向認識一個人,那很難認不出他啊!(警察憑一張照片抓逃犯真的厲害)
相較於用盡力氣背下來,我寧可多查幾次字典。但背單字並不是「素養」!但當你嘗試去認識單字各面向時,就默默培養了。
要增加對某個知識認識的「面向」,Google 是個好工具,試試看在 Google 打「sapiosexual etymology」(etymology 是「語源學」的意思),就會跳出下面的詞源:
查 Google 翻譯、Google 搜尋比起用紙本字典查起來輕鬆,隨手一查,從查到的結果可以延伸出更多有趣的(冷)知識,而這些知識可能在日後讀其他素材時突然想起「啊!我知道這件事!」
結果是:在博物館看到尼安德塔人(Homo neanderthalensis 某種舊石器時代的原始人)時,你立刻想起智人(Homo Sapiens 就是現代人,我們),然後延伸到 sapiosexual 這個 21 世紀開始覺得聰明比外表帥更性感的新時尚,然後延伸到多元成家、性別的新定義…(喜歡聰明人也被說是一種「性取向」)。
遇到這樣的人,人們會說:「他的思考好跳躍哦!」其實,就是他比你勤快查 Google 啊!(有些人是真的智商高,但像我這種智商一般的人,只要勤快滑手機也能看起來聰明,多划算!)
當你看流行雜誌看到 sapiosexual 這個新字時,隨手一查會跟歷史(尼安德塔人 → 現代智人)、地理(尼安德塔人發現於德國)、人類學都扯上關係了,這種跨界習慣,讓你不論讀什麼都有益於你各科學習,這也就是《108 課綱》所說的「生活中學習」、「帶得走的知識」、「跨領域學習」了(兩性網路文章一路到人類學、新思潮,多愉快的學習)。
SIMPRO 是一種自我管理專案學習的方法,不過專案學習並不會讓你變聰明,它帶來最好的是因為老師(或沒有老師)不直接給答案,只幫你梳理題目,所以你要習慣於自己查詢各種工具拼湊答案,而在腦中產生更多知識間的連繫,這樣就會產生「跨界」了。
拿來跟那些強調記憶技巧的「超強學習法」比較,用在應試或許有效,但只有短期記憶,人人都有手機,要花精力去學如何「記住所有事」何不拿起手機找答案呢?這個時代要「用電腦取代人腦」,而不是「用人腦(勉為其難地)取代電腦」,人腦應該從記憶這種低階活動釋放,去做更有創造性的事情。
問題出在應試教育,這是一種企圖騙過測驗機制的偷吃步。
這種教學就像讓麵糰捏成麵包的樣子(再吹氣漲大)就通過外形考驗,但素養要的是麵糰發酵成為美味的麵包,光是形狀符合沒用,把菌種(知識)灑下後是否產生化學作用(素養)才是重點。
2008 年中國多個品牌牛奶被驗出含有三聚氰胺(Melamine即美耐皿餐具原料),因節省成本,牛奶稀釋,蛋白質含量低,而三聚氰胺的氮原子達到蛋白質的4.1倍,可騙過儀器誤判為合格。
應試教育就是讓沒有足夠的學「力」的學生,可以騙過考試拿高分。
與毒奶粉相同,兩者都是用造假騙過測驗。
既然《108 課綱》的目的是讓學生擁有「帶得走的知識」,也將會顯現在新的考試、升學要求上,因為未來(其實是現在),我們不需要會背誦 Google 上可以輕易查到知識的人,而是需要會靈活使用它們(素養)的人。
你可能會想「好難啊!隨時都要查!」當你有高度好奇心時,你會急著去查所有事,會覺得手機什麼都查得到真好。所以最可怕的是家長逼著孩子去學這個學那個,好奇心就像胃口,被塞食物怕了的孩子胃口就搞壞了,看到食物(知識)就想吐,還會好奇嗎?
老師只能灑下菌種,發不發酵在你自己,所以沒什麼課可以「教」你素養,你的人生沒什麼測驗要騙過,在你自己培養素養的旅程中,SIMPRO 是隨時協助你的工具。
讓我們保持聯繫
推送 Push:有個資疑慮的您,按下網址列左方「鎖頭」開啟「通知」會收到通知
電子報 Subscribe:在上方框或側邊欄框中訂閱電子報,我會看到信箱,但不會發垃圾郵件。
合作 Cooperation:行銷、課程合作 請到 About 中填寫表單,留言、臉書專頁聯繫也可以
臉書專頁:疑問或聊天,請留言,或到臉書專頁「Simpro 學習控」關注及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