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太不努力還是太努力?

老師不是死板守舊,而是他有太多無法改變的壓力!新課綱時代,家長和學生,讓我們自己「學習斷捨離」吧!

「六叔|Uncle6」的個人頭像
Photo by Siora Photography on Unsplash

我到小學與校長及教務主任聊 SIMPRO ,也就是專案導向學習法(PBL,Project/ 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工具,因為與生活結合、有動機、自發找答案,這種學習不用重複背誦就能記牢,孩子上課的時間雖長,但實際上更省時。

但校長主任們都面有難色,因為「我們學校只有資優班老師用 PBL 其他的老師就要看他們有沒有時間。

老師很忙!

原來,第二次教改的目標是除去國立編譯館的菁英化教育,以「輕鬆學習、快樂學習」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就感,所以課程變得簡單(代價是降低國民的世界競爭力)。

簡單表示課程變少?

No!實際上科目變多了,比如母語課程等都被塞進課堂,所以老師在從前的國、英、數、社、自… 這些「主課」變少了,但整體課時更多,要在有限時間裡讓「主課」分數提高(有家長期待和各種評比),老師們不可能採用要花兩倍以上教學時間的「專案導向學習 PBL」啊!

有趣的是,《108課綱》的「第三次教改」一改李遠哲時代的「輕鬆學習、快樂學習」,而是改成「帶得走的能力」,需要與生活結合的「專案導向學習」才能達成,但更重的課程內容卻讓老師沒時間這樣精緻地指導學生。

更別說,高中為了《108課綱》還多開了「選修課」和「自主學習」,高中師資有限,開選修課能量不足,而老師為了開選修課(即與原本教學內容不同的主題)壓力更大了。

而學生上選修課,就是更多的課程啊!還別忘了有每週的自主學習課呢!

也難怪校長、主任面有難色了。

芬蘭奇蹟

今天早上我看到一篇臉書廣告標題是《芬蘭的英文教育讓我們反思,可以為孩子做點什麼?》,因為是廣告,就不轉貼,摘錄如下:

芬蘭是一個很特別的北歐小國,人口數量僅 500 萬,不到台灣的四分之一。芬蘭學生的上課時數短,又沒作業,卻能在全球教育評選中高居第一名,而且超過 80% 的人有熟練的英文能力。在此同時,根據 EF 國際文教機構 2017 年的報告指出,台灣的英文程度為全亞洲第十一名,甚至落後越南、中國以及日本。

在火車上遇到一位 8 歲的小女孩,正在看英文的童書,原本以為小女孩也是在芬蘭旅行的美國人,詢問之後才發現小女孩根本就是沒有踏出芬蘭一步的道地芬蘭人。可是芬蘭明明跟台灣一樣,是 9 歲學校才開始英文教學,為什麼 8 歲的小女孩就能自主閱讀英文童書了呢?朋友從小女孩的口中得知,她從小接觸的卡通、音樂、電影、書籍、遊戲,很大一部分都是英文的,她身邊的朋友很多也是類似的情況。所以芬蘭小朋友從小在家有很棒的英文學習環境,她們的學習是從生活當中自然而然接觸到英文,不局限於學校的課本

相同主題也看到這篇《為何學校很少教英文,芬蘭人卻能把英語說的跟母語一樣流利?竟和海綿寶寶有關…》,可知芬蘭的英文教育不是讓孩子去參加更多補習班,而是不翻譯電視卡通等素材,直接從生活中學英文。

但原文卻被補習班廣告(不約而同地成為好幾家不相關補習班的廣告素材)扭曲了,前半段維持原文講芬蘭英文教育比台灣棒,而後半段塞了一段廣告隱喻自己提供的補習班、線上教材、CD 等可以「建立如芬蘭一樣的英文環境」。

參加更多補習班、買更多素材?跟原文標榜的思維完全相反啊!

課程的斷捨離

從前能考入台、清、交的,多半是那種每一科都能接近滿分的學生。

我在北京清華讀書時,同學都是來自中國 20 個行政區的前幾名(以台灣來說,就是有台、清、交實力的學生才有資格申請北京清華)然後再被挑選才有機會入學,他們是菁英學霸中的菁英學霸,當他們拿到一篇英文文章,立刻可以分析出主句、從句、哪個動詞後要接那個受詞、句型結構是哪一段在形容哪一段…,真是強力考試機器。

但是,學霸遇到老外常常一句英語都說不出來,就是教育與生活完全脫節。

應試教育比的是分數,當然人人想去的學校就是那種「每科分數都很高」的學生(例如,8 科每科都只能錯 2 題!)才能進去啊!。

家長愛分數,教育部就把想意識形態計分,學生熟讀就被影響。像從前三民主義課程,因為它冊數少也值 100 分,非常補,所以精算下要熟讀搶分。

但是,《108課綱》多了一個「學習歷程檔案」,而且佔了 50% 比重,這一半沒有課本、沒有標準,甚至沒有分數,最好的策略是把這一半搞定,因為它跟國、英、數、社、自… 加起來一樣重要啊!

但是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此時,斷捨離是個好方法,有沒有哪些科目要把比重放低一些呢?哪些科目只是政府想要你知道但未來一點用處也沒有的呢?

不經過一番斷捨離,大概會被搞死吧!可是要怎麼斷捨離,才不會誤丟有用的科目呢?

資源互相排擠,時間也是

在小學的那場會議後,跟教務主任私下聊天,他對資優班使用的 PBL 有負面評價!

「資優班學生是從班上挑幾個孩子,每週六堂課集中上課」主任說。

「去上資優班的課,原本要上的課就跳過了,而這些孩子會以資優班為重,所以他們原本要上的課都不會好好補」。

「比如地理課,他少了 2 堂回去作業就亂做!」

是「專案導向學習」(PBL, Project Based Learning)與傳統的「主題導向學習」(SBL, Subject Based Learning)產生衝突了嗎?

其實 PBL 或 SBL 都是教育方式,只是芬蘭人用減法思維,讓孩子的「主課」盡量減少,才有時間從生活中學習;而我們的教育單位是加法思維,所有要學習的內容(包括長官想要你學習的)全部塞進學校課程中,彷彿孩子只有在學校中才會學習!

如果照單全收,學生碎片化地學了一大堆淺層內容,就像囫圇吞棗地吃了一大堆類似顆粒狗糧的經過編輯的素材,能消化嗎?

資優班學生做了示範,他們選 PBL,捨 SBL,雖然原本老師不高興,但那讓他學得更快樂,學會獨立思考,是制度逼著孩子不得不做選擇。

在主管單位換腦袋前,家長和學生得要自己來斷捨離了。

從你自己的學習來想怎麼斷捨離

我們進入社會後,沒有教育部、課綱、學校、老師、課本,你怎麼學習呢?

我自己是比以前讀得更好,研究所、工作場合,我們可以自選主題而不是被迫學一大堆不相關的東西。通常是碰到一個有趣的主題或是工作上有需求時,會上網搜尋,找到相關內容,去找書或從網上內容拼湊出答案,因為沒有老師指導,只好自己想辦法整理,而整理過程讓記憶更鞏固。

其實這就是 SIMPRO 工具能幫上忙的 PBL 專案導向學習啊!

那麼,有哪些學校的課程實際上可以策略性降低比重呢?有哪些課程只要抓出精髓不用一個一個字背下來呢?

比如自然科,讓孩子種一棵菜,並不是要他學習怎麼種田,而是要從這有趣的活動裡學會實驗方法,比如 PDCA (Plan, Do, Check, Act) 迭代、控制變量… 等,而這是傳統的 SBL 不教的呢!只有在 PBL 的討論環節會協助他發現並抽出精髓,在未來其他科目學習中使用。

斷捨離的取捨標準(Criteria)就在你的生活中啊!

讓我們保持聯繫

推送:適合有個資疑慮的您,文章上架就通知,電腦/手機分別按下網址列左方「鎖頭」按鈕,開啟「通知」。我不會看到您是誰。

電子報:可在下方訂閱框中訂閱電子報,內文側邊欄也有,我會看到您的信箱,但放心,我不會發垃圾郵件。

如果您有疑問或想聊聊,可以在此留言,也歡迎去臉書專頁「Simpro 學習控」關注及留言

如果對 RemNote 感興趣,歡迎參加正體中文 RemNote 討論區, RemNote 個人知識庫|卡片盒筆記|正體中文

訂閱電子報

最快更新,每週一次(大約啦),絕無垃圾郵件!記得到信箱查看驗證信!

最有人氣

留言

探索更多來自 六叔觀察站 | Uncle6 Observer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