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學生ZK 】國中生的紙本卡片盒筆記 復古復刻

盧曼紙本卡片筆記法學生應用【 學生ZK 】,國中生就會記筆記

盧曼(Nikolas Luhmann)的卡片盒筆記(Zettelkasten)知識庫,由於這個發明,他成為非常多產的學者
盧曼(Nikolas Luhmann)的卡片盒筆記(Zettelkasten)知識庫,由於這個發明,他成為非常多產的學者(圖片來源:By Kai Schreiber from Münster, Germany – zettelkasten, CC BY-SA 2.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8417590)

女兒國中上住宿學校,國慶連假回家說收假就要段考,這幾天要準備考試,但課本、筆記都忘了帶,只有補習班在路上發的段考複習材料,打算用這些準備段考,我想我應該教她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就叫【 學生ZK 】計畫吧!

  • 我:「妳平常讀書做筆記,就是用來考前複習的,筆記沒帶回來妳打算讀什麼?」
  • 她:「學校筆記是上課抄的,還要交給老師改。」哦!其實算是補充教材,老師大可以用印的,但為加深印象要學生抄。
  • 我:「這不算筆記,算作業,筆記是記『妳的』感想,不是記老師講了什麼。」
  • 她:「對!生物老師說『妳們自己記筆記』,結果我們都不知道要記什麼。」
  • 我:「那我教妳記筆記。」

硬體:卡片 & 盒子

學校很嚴格,禁止帶吹風機以外任何電器(包含電動牙刷),所以在電腦用 RemNote 做筆記是不可能的,要用紙卡實現 Zettelkasten,於是去文具店買卡片。

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觀念用了幾年了,第一次要復刻盧曼的紙本 ZK 系統,好興奮!

卡片盒筆記法裡的 Zettel 是卡片,Kasten 是盒子,所以先要找到卡片和盒子。
卡片盒筆記法裡的 Zettel 是卡片,Kasten 是盒子,所以先要找到卡片和盒子。

盧曼當年使用資料卡,幾十年前資料卡是整理資料的好選擇,但現在電腦上有「資料庫」誰還要「資料卡」?我們在文具店繞好久才找到一架子有三四疊,這種卡片一邊有打孔,可以放在活頁夾中,但沒什麼選擇,比如想換顏色作為分隔卡,抱歉只有白色;想找格子紙的可以畫插圖,抱歉只有橫條和全白。我想接下來資料卡可能會絕種,至少會不好買,女兒這三年都要用,有斷貨機會的還是別選。

用空白名片卡倒是好方法,因為:

  • 在名片這個事物還沒消失前都買得到空白卡;
  • 名片夾、名片整理盒到處有賣,省去找盒子的煩惱;
  • 名片比較小,但 13 x 7.7 的資料卡扣掉打孔不能寫的位置,可用面積跟名片卡差不多;
  • 名片沒打孔,但 ZK 用盒子而不是活頁本收納卡片,沒必要打孔。

於是我們選定空白名片卡,買了一本名片整理簿,以後每個名片盒就是一個新科目。

接下來就是討論怎麼用了,我們說到「學習是什麼」、「如何編目」、「如何摘要」和「如何連結」。

學習就是大腦的重訓

先跟孩子定義什麼是「學習」。

傳統「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讓會讀書看似超能力,但是撇開超級天才,讀書是個「技術」,只要多練習,人人都會,不是聰不聰明的問題。

  • 我把學習當成從「資訊」鍛煉成「知識」的系統;
  • 可以類比把「營養品」鍛煉成「骨骼肌肉」的系統。
流程學習練身體
1 輸入 Input資訊,例如讀了課本、網上讀了文章、看了 YouTube營養品,例如喝了一杯高蛋白粉
2 處理 Process組合、編目、總結、整合、練習…重訓、有氧…
3 結果 Result產生可以使用的知識練成肌肉、長成骨骼
4 輸出 Output解決問題、寫文章、演講寫書、考試舉起更重的啞鈴、成為健美先生/小姐
  • 資訊:老師、網路、YouTube 聽到別人的知識,未經組合、編目、總結,我「知道」有這資訊但無法「應用」,那只是碎片化的「資訊」。
    👉 從練身體類比,資訊就像營養品,如果沒有有效吸收,明天大多數會透過「衛浴設備」回歸大自然。
  • 鍛煉:把資訊經過組合、編目、總結、整合、練習(方法百百種)後想辦法內化成知識。
    👉從練身體類比,把吃進去的營養品透過重訓、有氧、瑜珈、TABATA…(方法百百種)後想辦法內化成肌肉。
  • 知識:資訊經過組合、編目、總結、整合、練習後,它與我其他知識整合,可以用來解決問題,就成為知識了。
    👉從練身體類比,如果想練出結實肩膀,你要吃高蛋白配合重訓,會變出寬敞的肩膀,跟你全身其他肌肉成為更均衡的體型。
  • 輸出:變成知識,你能解決問題、幫想企劃、在公司升職、考高分,重點是成為智識更多而能獨立思考的人。
    👉練出肌肉你就能舉起很重的東西、從軍殺敵、參加比賽獲得健美先生/小姐獎牌,重點是可以獲得健康。

因此,我不會說「我看老高學到古希臘哲學的『知識』」,就像我不說「我喝了一杯『肌肉』」。高蛋白轉化成肌肉很辛苦,把資訊轉成知識也很辛苦。

為何 YouTuber 傳播的是「資訊」不是「知識」?

YouTuber 以他的「知識」為基礎「輸出」了影片。但如果我看完就沒整理,它就只是我的「資訊」,要試試看它是不是知識,你可以輸出看看,例如拿張紙把他說的用你的話寫出來,最好還能加上你自己的見解,成功了就是「知識」。

就像練肌肉,會看喝了高蛋白能不能舉起更重的啞鈴?新長的肌肉配合原有肌肉成為更強的身體,新資訊如果變成知識,應該會讓你原有知識更強更好用!

我也曾經報名健身房卻沒去幾次,不過我知道,我不是瘦不下來,我只是懶(身體方面是這樣的懶惰)。同樣的,買了一堆書放在家裡卻沒讀的人也很多,那是因為他不願意持續鍛煉大腦,但是你知道,你不是知識不如人,只是懶得練!

編目:卡片表頭

如果你對盧曼的原文很感興趣,你可以去後人為他設計的網站【https://niklas-luhmann-archiv.de/】,把他 9 萬張卡片都做成數位版了,也把他的檢索放在每張卡片下方,看到這種密密麻麻的筆記及相應的大量產出,只覺得我沒有這成就,至少在勤快上就輸他很多
如果你對盧曼的原文很感興趣,你可以去後人為他設計的網站【https://niklas-luhmann-archiv.de/】,把他 9 萬張卡片都做成數位版了,也把他的檢索放在每張卡片下方,看到這種密密麻麻的筆記及相應的大量產出,只覺得我沒有這成就,至少在勤快上就輸他很多

盧曼的 ZK 有一套編目方式,在每一張卡片筆記的最上端加註,如果你用 RemNote 或其他軟體,這個工作電腦幫你完成了,但是紙本卡片就要自己來完成。

ZK 可使用的個人知識庫(PKM,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軟體最近突然冒出很多,可以用前述關鍵詞搜尋,我習慣用 RemNote,你可以找到如 Roam Research, Obsidian, Logseq,和台灣人開發的 Heptabase,每種大同小異,看你的習慣來選擇。

因為有軟體,我從來沒有研究盧曼的編目方式,看起來有點複雜,因為女兒要用紙本完成,我只好去看看,原來盧曼發明了類似 GIT 的文件編目系統!

▮ 盧曼的 GIT 式編目

請按此參考盧曼的卡片副本,有 9 萬張

如果你已經用 PKM 軟體了,別擔心這一段,如果你是學生,在無法用電腦的環境復刻盧曼紙本 PKM,那你要了解一下。

盧曼用紙張和鋼筆製作 ZK,目的是效率,同一段文字不寫兩次,為了避免重複,每張卡片要有一個代碼「ID」,當 A 卡片要引用 B 卡片的一段文字時,不用在 A 卡片把 B 卡片的內容抄過來,而是在 A 卡片上寫上「請參看 B 卡片 ID」,就把 B 卡片拿出來讀即可。

這個作法就像網站超連結。如果你用 A4 紙寫筆記,在第 100 頁要引用第 30 頁的文字時,你還是要寫「請參看 P30」,不過 A4 紙一頁會寫很多內容,所以你要指定「請參看 P30 第一段」。

盧曼的卡片就是最近紅的原子筆記,小卡片只能說一件事,指向卡片不用多說。但你可從不同章節抓來幾張卡片排在一起影印變成一篇新文章,這個是 A4 筆記沒辦法做到的超能力。

這方法除了可以偷懶,更能防止版本不統一,例如 B 卡的資訊修改了,如果另抄一份在 A 卡可能會忘了更新,結果 A 卡的內容是過時的。

盧曼的紙本編目有下面幾種方法,目的是建起一棵知識大樹。

▸ 麵包屑

用「麵包屑」可以二維建立一棵樹,想像每個節點都是一張卡片。像這樣:

1 卡片大標題
    1.1 卡片中標題
        1.1.1 卡片小標題
        1.1.2 卡片小標題
    1.2 卡片中標題
        1.2.1 卡片小標題

「麵包屑」名稱來自某個童話,如果你在國外寫論文會習慣這種一層層編碼,它可以在平面環境建立樹狀圖,如果你用 Mindmap 軟體,這些標題很容易形成一棵樹,理論上它可以建起無限大的一棵大樹。

如果你用 RemNote 或其他個人知識庫軟體,你無需知道,軟體幫你處理好了。

▸ 多卡連接

資訊太多,一張卡片寫不下呢?就用 1(1), 1(2), 1(3)… 把多張卡片串成一張。

這是因為盧曼用實體卡片筆記,有尺寸限制,如果用 RemNote 就沒有這個問題。

▸ 分岔或補充

編碼加上小寫英文,表示盧曼對同一件事有兩組想法或補充,這種分岔跟 GIT 的分岔很像,人人可以複製原有程式碼發展成新計畫,但仍然跟原計劃連結在一起。
編碼加上小寫英文,表示盧曼對同一件事有兩組想法或補充,這種分岔跟 GIT 的分岔很像,人人可以複製原有程式碼發展成新計畫,但仍然跟原計劃連結在一起。

如果讀完後筆記也做好了,卻發現漏了要補充,但是因為是鋼筆寫的也沒辦法改怎麼插入新主題?

例如:1 上數學第一課第一節分作 1、2、3 三張卡片,後來發現卡 1 少紀錄一個重點:

  • 方法一:變成 1、2、3、4?但 4 是 1 的一部分,這樣會連不起來,以為多了一個目錄
  • 方法二:分叉,變成 1、1a、1b、1c、1d、2、3…。

用一組麵包屑可以建立起一個宇宙,加上分岔可以建立多重宇宙,因為 1a、1b 下面還可以延伸很多層,變成完整的一棵樹。

這個概念跟寫程式用的 GIT 分岔非常類似,如果你想寫一本小說,你想出一個故事,寫了大致的劇情,但過一陣子,你想「或許還有另一種結局喔!」,那你就可以建立 1a、1b… 最後再來比比看哪個更好。

▮ 學生ZK 客製化:配合學校設計編目方法

參考盧曼的編目方法,我們設計了一組【 學生ZK 】編目
參考盧曼的編目方法,我們設計了一組【 學生ZK 】編目

全部的 ID 比較長,像這樣:

年級、學期1碼、科目2碼-目錄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卡片號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

例如:7UEG-1.1.3#1.1a 是「7年級上學期英文文法冊第一部分第一課第三節卡片1.1a號」的意思

看起來很複雜,但女兒很高興,她說學校有個「渾身解數」課裡教了密碼,所以她用密碼寫筆記,原來對這個複雜結構,小朋友還是OK的。

項目選項
年級7~12,數字,與後面不用分隔
學期上學期 Up、下學期 Down 選第一字母
科目1國 Chinese、英 English、數 Math、自 Science、史 History、地 Geography、公 Politics 選第一字母
科目2保留給如果某一課有多冊,沒有就省略
課本目錄1.1.1.1 層級與課本相符,最前面加-分隔
卡片目錄#1.1a 保留盧曼的編碼,最前面加#分隔
這個編碼結構是這樣的

我只是很擔心如果每張卡片都要編碼會很煩,要不做一組印章把一部分蓋章就好,例如最前面年級、學期、科目就可以做成印章?

這可能要實施一陣子以後才能知道如何改良了!

摘要:卡片內文

編目只是卡片上面的表頭,筆記最重要的是卡片內文,這件事上,「盧曼 ZK」和「學生ZK」差異很大。

盧曼 ZK,最上層是「卡片盒」,如果我想寫小說,就拿出一個空盒子,貼上「小說」標籤,接下來逐漸增加筆記,小說逐漸成形,小說的結構出現,筆記編目自然形成。

身為學生得要遵循我國填鴨教育,教育部不喜歡你搜索、思考,而是要你把給定的素材記到滾瓜爛熟,那麼我的筆記還需要自行編目嗎?跟課本目錄一樣就好了?

不是的,ZK 不鼓勵抄寫,課本目錄抄幾次還是老師的,很難記,屬於自己的編目才容易記,所以要多總結。

▮ 學生ZK 客製化:課本是 Top-down,學習是 Bottom-up

【 學生ZK 】老師把整體拆成零件(Top-down),學生把零件組成整體(Bottom-up),所以老師的課本目錄和學生筆記目錄是「鏡射」的。
【 學生ZK 】老師把整體拆成零件(Top-down),學生把零件組成整體(Bottom-up),所以老師的課本目錄和學生筆記目錄是「鏡射」的。

老師和學生為何是鏡射的?因為我們學習時大致是這樣:

  • 翻開第一課,都講概論,囫圇吞棗大概知道意思,但還不懂(能懂幹嘛還要分節?);
  • 讀完第一節,懂了,總結之;
  • 第二節,讀完總結、第三節,讀完總結……完成所有節;
  • 此時再回來看概論,哦!原來如此,我看懂了,於是對整課進行總結。

不是說形式上做一個鏡射目錄(你再鏡射一次就一樣了),而是在總結時要知道,因為我們是這樣學習的,所以如果第一課概論就拿出一張卡片來總結,很容易出錯。而是要從小處總結,最後再對所有的總結進行總結。

一層層總結,課本章節就變成大腦目錄了,也就是我的每組總結都連結到課本某章節,但這是我寫的,因為寫過才記得住。

連結:卡片後處理

盧曼 ZK 中最重要的是連結,就是經過「靈感筆記」、「文獻筆記」到寫出「永久筆記」後,再把精心寫成的永久筆記之間互相連結。

但在台灣的學生 ZK 中,可能最多的是讀後感的文獻筆記,因為是固定課本,不需要你產出永久筆記,這樣的教育基本是壓抑創造力的,你可以有靈感,不過讀書時不需要。

但你還是可以在卡片中連結,用來鞏固記憶,例如歷史、地理分作兩科,但史、地、國三科根本很難拆分。比如在發明了汽車的 1855 年發生了哪些事情?

  1. 賓士發明汽車
  2. 自由女神像運抵紐約
  3. 慈禧太后打算把台灣設省
  4. 法國在澎湖把清朝海軍打得落花流水,勢力進入台灣
  5. 台灣烏龍茶之父 Todd 著《北福爾摩沙高山部落的風俗習慣略覽》

上例不是課本內容,這個例子要說的是,把各種知識連結在一起,你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我們用 1855 這個年代來串起世界各地:

  • 如果只看台灣史,感覺像中古時代,穿清朝官服的人跟老外打來打去,慈禧太后居然還有決定權
  • 但在世界另一邊,汽車引起內燃機時代、自由女神象徵民主思潮、烏龍茶暢銷北美… 西方國家早就走到下一個世代了,氣氛完全不同。

可以想像當時的華僑為什麼要支持革命。

課本把地理、歷史、文學切開,不同的歷史分野切開,我們卻可讓自己整合起來,瞬間切換到 1855,獲得整體概念,就可以推測接下來的發展。

把上面 6 張卡片建好,用另一張「目錄卡」把它們收集在一起(只要把 ID 抄上去),曾在讀不同資料時早就寫好的筆記,突然可以重新使用,成了一篇新文章。

結論:學會用紙本還不錯

我不太管孩子的成績和手機,但孩子上國中後,只要小孩聚集地,大人就限制手機,學校規定出校門才可用手機,教會青少年團契規定孩子只能用紙本聖經,因此他們跟 20 世紀上半葉盧曼一樣過著類比的生活。

國小時我沒教孩子筆記法,每天快快樂樂就好;國中是奠基的年紀,如果掌握了學習技術,對人生很有幫助,所以現在教還不錯。此外,ZK 系統有些複雜,國小很難理解,國中就 OK,現在教她覺得沒什麼障礙。

她要用這套紙本 ZK 系統 3~6 年,直到上大學可以換電腦版,我告訴她,我曾經想過一套自己的筆記法,繞一圈後發現 ZK 這套經過大師實測成效卓著的系統已經能解決我所有的問題了,所以現在只使用它,建議妳先學會,再站在這個基礎上客製化,避免一年後發現自己的方法有問題,這一年努力就白費了。

不過孩子的情況又超越盧曼,如果有電腦可用時,他可以用心智圖建起大的目錄來查詢,或是用 ChatGPT 獲得答案,或許筆記會比盧曼更棒!

另外,在剛開始使用 ZK 時,會被複雜的軟體搞混,那時我會回到盧曼的紙本思維,想想那些實體卡片和木頭盒子,就很容易體會軟體設計者的想法了,所以經歷一陣子的實體 ZK 系統,我覺得會對未來的資訊整理很有幫助。

如果你的孩子也要開始學習知識,需要一套筆記系統,歡迎參考交流。

讓我們保持聯繫

推送 Push:有個資疑慮的您,按下網址列左方「鎖頭」開啟「通知」會收到通知

電子報 Subscribe:在上方框或側邊欄框中訂閱電子報,我會看到信箱,但不會發垃圾郵件。

合作 Cooperation:行銷、課程合作 請到 About 中填寫表單,留言、臉書專頁聯繫也可以

臉書專頁:疑問或聊天,請留言,或到臉書專頁「Simpro 學習控」關注及留言

讓我們保持聯繫

推送 Push:有個資疑慮的您,按下網址列左方「鎖頭」開啟「通知」會收到通知

電子報 Subscribe:在上方框或側邊欄框中訂閱電子報,我會看到信箱,但不會發垃圾郵件。

合作 Cooperation:行銷、課程合作 請到 About 中填寫表單,留言、臉書專頁聯繫也可以

臉書專頁:疑問或聊天,請留言,或到臉書專頁「Simpro 學習控」關注及留言

訂閱電子報

約雙週更新,絕無垃圾郵件|記得到信箱查看驗證信

最有人氣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的文章

探索更多來自 六叔觀察站 | Uncle6 Observer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