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preneur 的 KPI 典範轉移

有了 n8n 和 AI 後,因為很容易建造工作流把手操作的事情變成自動,成為「獨立創業家」 ( Solopre…

man standing on stage while playing black electric guitar

有了 n8n 和 AI 後,因為很容易建造工作流把手操作的事情變成自動,成為「獨立創業家」 ( Solopreneur ),因為我的員工是機器,不禁思考 KPI 這個企管典範似乎該轉移了。

先定義 Solopreneur

這是字典都還沒有的新詞,就是「獨立創業家」,就是靠着科技工具如 AI 和 n8n 等,你一個人就可以做到一家公司的工作。

啊那就 SOHO 啊?或叫做「數位遊民」(Digital Nomad)?

那是不一樣的。

Solopreneur 來自 Entrepreneur = 創業家或企業家,跟 SOHO 不同在不管是「XXXXXpreneur」都會建造自己的「系統」,就是個自己會成長、運行的「人造活體」,有人說「你睡覺時它還在賺錢」,對的,但 SOHO 睡覺時就在賠錢。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分辨,你在建造一個會自發成長的系統,你就不只是 SOHO。

KPI是做什麼的

Entrepreneur 管理由人組成的系統,人有惰性,就發明了 KPI(或 OKR)來評估效能。

比如很多業務員可以交出更好的成績,但他卻只會做到本月 KPI 上限,而且拖到月底結算前才達成,這樣可把一些本來本月可簽的合約拖到下月再簽,這樣下個月就輕鬆了。

從這個角度,你可說 KPI 是主管對員工表現能接受的「底限」,達不到就滾蛋。

Solopreneur 或能夠充分數位轉型的 Entrepreneur,多數工作由機器在做,機器沒有惰性(ChatGPT 除外),它一定會把工作做到系統上限。

前述業務如果是機器,它會跑到它能力能做到的最高上限,不會留一手。

身為機器的主管,你不需要靠 KPI 定「下限」盯着它避免它鬼混,你要優化系統,持續擴張它的「上限」。

因此,當成功數位轉型,應該重新思考 KPI/OKR 如何調整,甚至是存廢?

KPI 是去脈絡化的,就是你只管努力,甚至鑽漏洞達到數字,這樣一味追求數字會讓人忘了「為何而戰」,工作的意義消失了。

企業管理行業會消失?

企管行業假設建造系統由人員維護,他們研究如何讓人高效。

比如福特蓋了 T 型車生產線,接下來要想很多手段讓工人能產出最多、最好的汽車,就發明了類似 KPI 的制度,這跟當時的「泰勒化」科學管理風潮有關,聽說那時連公務員多久可以蓋一個章都有人幫你用碼表計算,有了科學數據才能算出一個公務員的最高工作效能。

我參與過亞太電信開台,把專案外包給專案公司,幫我們建立系統,我們就在「維運」它,百年過去,我們的工作跟 T 型車的工人差別不大,我們是機器的操作員,只是有冷氣吹。

如果你參與過「BP/SOP」的制定,就會發現那跟 n8n 的工作流超像的。

沒錯,當我發現配合內含的 AI Agent,n8n 可以輕輕鬆鬆把 SOP 自動化,我相信未來所有維運工作都會被機器取代,它表現得比人好得多。

如果你的工作是維運,要小心了,你應思考把你的位置數位轉型,身為未來的維運人員,你不會是叫它每天產出 T 型車,而會是如何讓系統產出更多、更好的 T 型車。

此時,「維運」工作變成了「優化」。

原本說「建一套系統,我能讓它更高效」的企管領域,未來人的因素會大大降低,未來要做什麼呢?身為相關科系畢業生,我覺得它不改變就沒有存在價值了。

矽谷新創怎麼做的?

比如 SpaceX 先建立了龍飛船系列,當它穩定,人員改為開發星艦,而龍飛船就進入「維運」階段。

Elon Musk 這種科技狂魔,他不會容許企業裡有像麥當勞那種「收銀機操作員」的工作,我相信會儘可能自動化、優化。

SpaceX 之外,矽谷及全世界新創公司,都是內部研發,比如 AirBnB、Uber 都自行研發技術,外來技術就是老闆去併購整合進來,如果加上 AI Agent 的數位轉型,原本的「研發 ⇒ 維運」會變成「研發 ⇒ 強化 ⇒ 自動維運」。

如果有一家矽谷新創說我把研發外包給系統整合商,不管是 IBM, Accenture, 或是 HP,它都沒辦法在矽谷立足,因爲你連自己的系統都無法掌握,誰要投資你?

於是矽谷新創用最多的是企管的一個小分支‒‒‒專案管理,大部分企管教科書的人類管理技術都用不到了。

為什麼矽谷新創敢革命自己?

身為數位轉型顧問及 Solopreneur,我覺得高度數位化的企業會長得很不一樣。

企業主能承諾職業未來,員工就願意把自己的工作自動化,把他自己從維運部隊空出來,那企業主就收穫了一群新戰隊。

如果企業主不承諾,員工怕自動化威脅自己的職位,就很難快速數位化,數位轉型的速度是疊加的,就是複利,你如果晚一步,別人快一步,它後面的速度會快到你追不上,所以確實是要「贏在起跑點」。

成為一位能激勵大家一起數位轉型的企業主,各種人類管理獎懲激勵可能都要改。

如果你成功激勵了,恭喜你,你突然多出了一個戰隊,那要如何使用呢?請向矽谷新創學習。如果你有龍飛船,趕快讓他們去開發星艦,甚至叫他們去創造全新的 Robotaxi 或挖洞做高鐵。

這下就知道,為何矽谷企業敢開發出 AI 革自己的命卻不怕?因為它們的體質天生能從 AI 獲益,就是 AI 是它們的蠻牛,但對大部分靠維運系統生存的企業,AI 是砒霜。如果你的企業還不能從 AI 直接獲益,就要動手修改,就算傳產,要讓你的企業在自動化上跑得比別人快。

Tags:

讓我們保持聯繫

推送 Push:有個資疑慮的您,按下網址列左方「鎖頭」開啟「通知」會收到通知

電子報 Subscribe:在上方框或側邊欄框中訂閱電子報,我會看到信箱,但不會發垃圾郵件。

合作 Cooperation:行銷、課程合作 請到 About 中填寫表單,留言、臉書專頁聯繫也可以

臉書專頁:疑問或聊天,請留言,或到臉書專頁「Simpro 學習控」關注及留言

訂閱電子報

約雙週更新,絕無垃圾郵件|記得到信箱查看驗證信

最有人氣

探索更多來自 六叔觀察站 | Uncle6 Observer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