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爲創業者,你可能不用「上班」(不用每天在固定時間去某地上班),但其實是在任何地方上班,要不在客戶公司裏,要不在去客戶公司的路上,要不等着在某地見客戶,要不就在前一個會議和下一個會議之間在咖啡廳趕企劃案,總之還是得去臺北。
帶全家人從桃園出發,上下班各開車 40 公里,要趕在 7:25 前抵達臺北孩子的學校,趕路的急迫是醒腦良方(因此成爲晨型人)。

雖然每天走一樣的路,導航是爲了看預估抵達時間 (ETA, Estimated Time of Traveling) 知道是否遲到(要多趕),比較起 Google Map,我用 WAZE,它會藉社群回饋告訴你前面有車禍、警察、測速照相、速限等,最大優點是 ETA 字體粗大!開車時一瞥就知道趕了幾分鐘。(腦波弱,只要計分即無法抗拒,像 Todoist 的 Karma 值、Health 的每日行走步數、Tide 的 Mindful Minutes… 等)

這麼久以來,我領悟了一個道理:
人生境遇雖有影響,但態度才是影響結果的主因。
開的不是超跑,但我自覺是「桃園← →臺北趕路王」了(其實超跑是想慢慢開),老休旅車比起超跑,天生就輸了,但掠過那些超跑時,心裡覺得努(ㄓㄣ)力(ㄕˋ)有( ㄊㄞˋ)代( ㄕㄨㄤˇ)價( ㄌˇ)啊!
在態度以外,如果你老是遇到塞車,或是四線道被四臺開得一樣慢的車像在特技表演一樣同步龜速前進時,就算超跑也沒轍,我又領悟另一個道理:
願意聽人告訴你人生撇步是通往成功的快速道路。
我熟門熟路,知道哪裡快、哪裡慢、哪裡內線、哪裡外線、哪裡有一條誰也不會走的路、哪種車型總是烏龜車…。
這是高速公路,不是人生道路,真的人生道路不會讓你每天重來訓練、沒有導航軟體、別人的成功你無法複製、別人的失敗不會告訴你,所以如果你比別人更願意聽人生撇步,有可能比別人更接近目標一點點(也有可能完全上當找到 Seafood 或宋七粒)。
所以,一個人生導師或許不夠,你要多聽多看,領悟的道理是:
多讀書、讀史、扶老人過街,他們都可能是你不世出的「導航」軟體。
聽懂不容易,這些書、歷史、老人,通常都不會把事情說得明明白白,這是莊子說的:
https://medium.com/@leohsieh/%E5%A4%A7%E9%81%93%E7%84%A1%E5%BD%A2-2a5f62c88798
通常是等到那(衰)事臨到時,你才懂「哦,原來他說的是這個意思!」,但為時已晚。

怎麼聽懂?「慧根」人皆不同,但當看書、聽講時,是否真的主動聽?是否深深「吃透」話裡面的智慧?我領悟到:
訓練好同理心,就離目標不遠。
上述領悟建築在「太陽下沒有新鮮事」這個前提下,歷史是不停重複發生的,看著馬雅人的歷史,我們也會獲得啟發!
真的嗎?(這是為何需要大數據的原因)
警語:是真是假建立在獨立思考基礎上(也要靠多讀書),比如說一個沒有很成功的人在通勤時遐想一堆領悟真的是通往創業成功的道路嗎?就留給大家自己在通勤路上思考咯!
讓我們保持聯繫
推送 Push:有個資疑慮的您,按下網址列左方「鎖頭」開啟「通知」會收到通知
電子報 Subscribe:在上方框或側邊欄框中訂閱電子報,我會看到信箱,但不會發垃圾郵件。
合作 Cooperation:行銷、課程合作 請到 About 中填寫表單,留言、臉書專頁聯繫也可以
臉書專頁:疑問或聊天,請留言,或到臉書專頁「Simpro 學習控」關注及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