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文學理論裡,『誤讀』(misreading)是一種創造性的校正,每一個讀者透過『讀』而再次詮釋了作品,透過『讀』而參與了作品的再創造。
— 《誤讀》簡介
學習開始時總要臨摹。
標準化學習,如開挖土機,要臨摹得一模一樣免得危險;但要創造的學習,比如設計,臨摹只是讓你走出自己一條路的開端。
為何臨摹莫高窟的壁畫,最後能成就張大千,中間發生了什麼事?這就是我心目中的「誤讀」。
本文目錄
▮ 不是好學生的學習法
有很多書籍、課程,都在教你「學習法」,不外乎用「積極閱讀」(active reading,有人說「主動閱讀」) ,就是先從插圖、題目、目錄猜測接下來要讀到的,再把作者和自己預想相比,看讀者與作者孰高孰低。
當掌握深入學習技術,你能快速找到重點,用短短語句提綱挈領摘要知識(不是「用 XX 秒看完一部電影」)。
Active reading 要問自己很多問題,在書籍中找答案。
如果你是專心的好學生如是,抱歉,你應該沒什麼誤讀。不過你本事這麼強,也不好意思要你學分心,那接下來…看看即可。
▮ 讀 A 想 B:讀物功能不是學習,而是梯子
我很難長時間專注,容易分心,要老老實實讀書、劃線出跟每個好學生一樣的重點一直困難。
但不讀書是混不下去的,所以我發展了「讀 A 想 B 法」,讀書時旁邊放著筆記本,每次讀到某個段落跳出想法,就寫下來把腦子裡的雜想忘記。
1989 老片《聖戰奇兵》裡,Sean Connery 演印第安納瓊斯的可愛老爸,把祕密寫筆記上卻把筆記掉在納粹營區: 兒:「裡面寫什麼?」 父:「忘了。」 兒:「不是你寫的嗎?總記得一些吧?」 父:「寫下來就是為了要忘啊!」
深得我心,為何要寫?就是為了忘!忘光了雜想才能好好讀書啊!
有趣的是,讀完書翻筆記本,發現筆記跟書根本就完全無關嘛!別人筆記是寫書中重點,我的筆記是在寫腦中亂轉。
我發現我隨時需要書,那書是為了墊高高度去敲開腦子裡某個太高沒開過的抽屜,而抽屜打開掉出來的東西琳琅滿目。
你的腦子裡有多少抽屜沒開過?我想 90% 吧!爬上閱讀之梯,敲開高處抽屜,倒出新事物,我稱作「誤讀」。
▮ 好學生學習 VS 誤讀學習
主動學習,是希望在閱讀時腦子是不停轉動、努力吸收的。主動學習帶著期望和預想來讀書,閱讀時每句話都在跟作者辯論,久而久之養成「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 。
「誤讀學習」(沒學名,自創) 也是腦子不停轉動,但更像是「聯想遊戲」,每段文字、組合,都是圖像,帶你到你自己思考到不了的地方,這時聯想特別猖狂,腎上腺素瘋狂分泌,養成「創意能力」(Creative thinking) 大大有用,但對培養思辨能力,呃~~還真沒什麼用。
+ 帶思辨的學習就像老師和好學生的對話,學生仔細聽、每每問,老師覺得「他是我得意門生」,成績單評語是「品學兼優」。 + 對誤讀學生,講歷史回數學,講英文回設計,老師覺得「他在想啥啊?」,成績單評語是「創意十足」(老師總是說好話,不忍說出「品學兼『憂』」)。
有一陣子很流行說 Critical thinking 的重要性,有人說「獨立思考」、「思辨」、「批判性思維」(← 這應該翻錯了),我趕流行檢視自己是否有這能力,結果是,我閱讀高高興興不帶辯論心,而期待作者給我更新、更高的刺激,所以一切讀物都好,不論對錯高低。
好吧!我不擅長「Critical thinking」,但看來這能力不強也還不會要人命,就接受自己,挖掘它的好處咯!
▮ 誤讀也是創意
評論家總是會從創作者的各種證據中猜測他創作的背景,當然也會帶著一大堆理論,推測創作背後概念的「路徑」來評論。
作者很少會跟他戰上幾回合,你愛怎麼想就怎麼想吧!畢竟這是你(基於我作品衍生)的作品啊!
身為創意人而非評論家,猜測創作「路徑」後,能從這路徑創造出一樣作品嗎?
不可能!
不同的人用同一個思路會創造出全然不同的概念,可能你猜測就是錯的,也可能因為你跟他的背景不同,結果迥異,不過誤讀法就是要這個「錯」!
加州設計公司 IDEO 幫銀行設計一款存款商品。 美國存款率低,因節約很苦,但把戶頭零頭收集起來(如餘額 $1201.13,自動把 $1.13 定存,餘額變 $1200.00),也能變一筆存款,客戶對「少點零錢」無痛感,存成一筆就是小確幸。
你猜他們怎麼想出這點子的?這就是路徑?
- 跨界:設計師專長是人,不是畫圖,除了物品外,無形商品也是設計;
- 歷史:曾有駭客把銀行全部戶頭配息產生的小數點 2 位後零錢轉到自己戶頭發財,連銀行都沒發現所以玩了好多年,直到被 FBI 發現。我想這點子是這麼來的;
- 心理:人愛好整數,把零碎去掉客戶高興,銀行也建立新基金。銀行所有客戶的零頭加起來不是小錢!
如果問 IDEO 老闆,他可能說「才不是呢」,但那不重要啊!這是我的創作。
▮ 把路徑用在別的作品上
會議是顧問工作的重要場景,有些顧問依照方法論引經據典寫建議。
但理論是事後諸葛,比如說最近流行的商業模式九宮格,很難用它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模式會突然浮在心頭,再拿那九宮格來驗證不足。
為何從心頭浮出?就是思考的累積,當累積了夠多案例,心裡就會浮出商業模式。
大前研一給自己的思考訓練是在電車上看到什麼事情都想解法,而我的「誤讀」練習是(錯誤的)解譯既有解法,再用這路徑來解決未知事物的問題。
這樣說,大概可以說成是一種「誤讀方法論」吧!
我覺得這樣很有用,對你呢?
讓我們保持聯繫
推送 Push:有個資疑慮的您,按下網址列左方「鎖頭」開啟「通知」會收到通知
電子報 Subscribe:在上方框或側邊欄框中訂閱電子報,我會看到信箱,但不會發垃圾郵件。
合作 Cooperation:行銷、課程合作 請到 About 中填寫表單,留言、臉書專頁聯繫也可以
臉書專頁:疑問或聊天,請留言,或到臉書專頁「Simpro 學習控」關注及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