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孩子如何不被來勢洶洶的 AI 取代?

在教育資源缺乏之下,公立學校教育是僅有的,但在充裕的社會,公立學校教育是種摧殘,需求與 3 個世紀前大大不同,…

在教育資源缺乏之下,公立學校教育是僅有的,但在充裕的社會,公立學校教育是種摧殘,需求與 3 個世紀前大大不同,產品卻跟 3 世紀前差不多。(Photo by Doug Linstedt on Unsplash

抱歉了這個題目,我也沒答案,這裡是提出問題。

孩子(我們)的 2 個困擾

  • 我該做什麼?
  • 我喜歡做事情會不會被機器取代?

前者是確知「我對什麼有熱情?」,後者是確知「我有沒有勇氣去追求?」但其實是一個問題 — — 茫然

關於現在公立學校教育是從 17 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一直未大改,教育一致性泯滅個性的事情,請自行 Google ,或看看 TED。

其實除了公立學校教育外,也有很多私立學校、實驗學校、網路學校,它們有的讓你更能考試、與名人的孩子當同學、學會社會的潛規則、自主決定要學什麼 ……,形形色色的方法告訴你「只要你想學,什麼學習內容都有」。

但真正的問題是,我們普遍不知道「我想學什麼」。

為什麼不知道想學什麼?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去追尋自己,而不是追隨社會潛在的 fast path,我們就告訴他「你別在乎別人想什麼,想做什麼就去做吧!」

如果你是你的孩子,辦得到嗎?

孩子們整天浸淫在學校裡,用固定課綱、課本、上下課時間、社團時間、考試、成績排名…,別說孩子,就算勇敢的大人也很難抗拒整個環境想要磨掉你特色的國家期望。

如果把這些石頭全磨圓,會更美嗎? (by Austin Neill on Unsplash)

我們原本是奇形怪狀的石頭進入一臺超強力打磨機,除非它真的堅固到弄壞機器,否則它必然是被磨成一顆無稜角的圓球。

我們到底要在這臺「國教超強力打磨機」打磨多久?

4個月/學期 x 2學期/年 = 8 個上課月/年

8 個月 x 30 日 = 240 日/年

240 日 x 8小時 = 1680 時/年

1680 時 x 12 年 = 20160 時

Malcom Gladwell 的《異數》說,「學好一項技能約要練習一萬小時」,成長過程我們不見得學好了藝術、文學或數理,但每個人都用一萬小時的 2 倍適應這流傳自 17 世紀的、用於工廠或官僚的、一致性的 Mindset。

這值得花 2 萬小時學嗎?

12 年國教除了把天賦、夢想、創見都打磨殆盡成為圓石頭之外,這些圓石頭又建立一個個另外的基於此 mindset 的公司、組織、團隊…,並譴責、排斥、歧視那些不圓的石頭。

有什麼證據?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 — 老子道德經第19章

孝子被推崇,說明人民普遍不孝;對利益不看重,就不會有盜賊。

道理很簡單,我家鄰居黃狗生了 5 隻小狗不會上新聞,如果黃狗會說話絕對上新聞。被推崇、傳頌的事情是因為它「稀有」,所以,如果你看到某個標語在推崇什麼,就表示這裡缺乏它。(例:「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那我們推崇什麼?又代表缺乏了什麼?

  • Google 員工有 20% 時間做自己愛做的事 → 大部分人工作遠超正常工時;
  • Gore 公司每個人的名片都沒頭銜 → 社會熱愛頭銜;
  • 做 WordPress 的 Automatic 公司員工都在家做全職工作 → 多數人不得不耗時通勤上班;
  • 在臉書上貼旅遊照片好炫耀 → 多數人窮的沒時間玩;
  • 在臉書說自己忙死了好炫耀 → 多數人事業膠著沒進展;
  • 施明德的孩子透過自學很有成就 → 多數人的孩子正被磨成圓球。

我們推崇的東西說明每個人離開學校以後還是繼續用這樣的 Mindset 建立同樣糟糕的社會,所以那些被推崇的好物都只在新聞看到。

你為何說不出你愛學什麼?你如何要一顆沒有稜角的圓球說出跟別的圓球不同之處?

問題:

  1. 我們為何不能學會欣賞每塊石頭原本的奇形怪狀?
  2. 我們該怎麼學會去幫那些磨不圓的石頭思考?

有一位建築系老師叫何志森,他是一個「瘋狂的城市追蹤愛好者」,他發現現代人缺乏同理心,而他訓練同理心的方法是讓觀察者自己成為被觀察者,學會同理。

參考上面那篇文章,或許培養同理心是個答案,可惜同理心很難培養,我相信 AI 學不會。

假設人人不去上統一的學校

誰來教這些孩子呢?

昨天在大陸看了一篇知乎的文章,他說「你要一個老師去當書記,他非常高興,但你要一個書記去當老師,他可能要自殺」。

並不是最好的人去當老師,因為有太多有更好頭銜、辦公室、「錢」景的工作吸引了最有能力的人。

有位老先生叫施明德,他是一個「★★★★★★★」(我不知道如何定義他),他在 Facebook 發一篇【施塾關門 嘉君失業】(因為臉書沒有直接連結,要翻他所有 posts 找),講述他妻子如何運用優秀人脈找到國內一流人才來教育他的孩子。

施明德有足夠人脈,讓他的孩子受各領域一流人的教育,可惜施明德的教室太小,別的孩子進不去。

實踐大學一位設計系大頭說「有些年輕老師來應徵,我問他你能教什麼?他謙虛的說『我還沒什麼特別強的專業,不然我教設計概論吧!』,我說『你開什麼玩笑,設計概論要最厲害的老師才能教!』」

一開始學設計就要學設計概論,本來充滿興趣的學生如果聽了一個自己都沒搞懂的老師來教設計概論,他的設計生命大致毀了,所以要最強的人來教最小的孩子。

但教育經費請不起最強的人,所以不論我們的孩子進公立學校、私立學校、或是自學,多半只能學到智慧的糟粕(不是我說的,莊子說的)。

https://medium.com/@leohsieh/%E5%A4%A7%E9%81%93%E7%84%A1%E5%BD%A2-2a5f62c88798

那怎麼辦?

學術界從來都有個系統,我們希望在大學畢業以前把既有的知識學好,然後在讀碩博士時開始產生知識。

方法論是我讀碩士時學到最好的東西。

在所有知識幾乎都能免費從 Google 取得的時代,12 年國教和大學教育除了要打散之外,未來的孩子應該很小的時候就學方法論,在他們還沒變成一顆圓石頭之前提出狂野、跳脫的知識。

學習如何學、學習如何創造,比學會學校的東西更重要,千萬避免成為圓石頭,所有圓石頭都是機器取代的對象,你得要留下關於「人」的部分,比如同理心。

至於整個社會如何不要這麼看重學歷、考試、頭銜…這些「別人的期望」,我不知道,你有什麼看法?

讓我們保持聯繫

推送 Push:有個資疑慮的您,按下網址列左方「鎖頭」開啟「通知」會收到通知

電子報 Subscribe:在上方框或側邊欄框中訂閱電子報,我會看到信箱,但不會發垃圾郵件。

合作 Cooperation:行銷、課程合作 請到 About 中填寫表單,留言、臉書專頁聯繫也可以

臉書專頁:疑問或聊天,請留言,或到臉書專頁「Simpro 學習控」關注及留言

讓我們保持聯繫

推送 Push:有個資疑慮的您,按下網址列左方「鎖頭」開啟「通知」會收到通知

電子報 Subscribe:在上方框或側邊欄框中訂閱電子報,我會看到信箱,但不會發垃圾郵件。

合作 Cooperation:行銷、課程合作 請到 About 中填寫表單,留言、臉書專頁聯繫也可以

臉書專頁:疑問或聊天,請留言,或到臉書專頁「Simpro 學習控」關注及留言

訂閱電子報

約雙週更新,絕無垃圾郵件|記得到信箱查看驗證信

最有人氣

探索更多來自 六叔觀察站 | Uncle6 Observer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