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無形

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斬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 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 公曰:『聖人之言也。』 …

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斬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 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 公曰:『聖人之言也。』 曰:『聖人在乎?』 公曰:『已死矣。』 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 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斬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斬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 -《莊子˙天道》

這篇沒說輪扁後來被齊桓公殺掉了沒,但是第一次從莊子上看到這篇,我確實不太懂,有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但我很難理解為何書只是糟粕而已。

過年期間讀南懷謹的《老子他說》,配上太極拳所學,覺得跟三四年前在北京時所讀感觸完全不同,經過他的解釋,比原文語譯懂得多了。

我總記得曾經讀過南懷謹某書,封面讚南懷謹為”學通儒道釋三家千古第一人”(不記得原文,大致這個意思),我心想真是太厲害了啊,中國5000年也只出了南先生這位大學者。但在這本書中,南先生卻提到好幾個”學通儒道釋三家”的古人,我不禁納悶了。

當然所謂“通”並不是”讀過儒道釋三家的這些書籍”而已,不然中國這一類的古籍並不很多,應該不會千古只出一人,重點在於”通”這個字。很多事如果是學通了,真的是萬理通,我曾在大學時拿工業設計理論去解釋傳播理論,老師剛開始不看好,後來卻高分通過,這兩者在我看來是同一件事。

如果學得通,是不會窮究各學派之間的邊界的,而是能拿各學派之說均為我所用,甚至各學門都能整合在一起。

記得看過一本某日本人寫的有關武士道的書,裡面講到的”禪”的解釋就是”超越文字語言所能描述”的,我想這個”通”也是這樣一個達到”禪”的境界的玩意,如果沒有”通”過,是難以理解的。

我想以南先生的道行,他對”學通儒道釋三家千古第一人”的讚語應該是一笑置之的吧!我想到,就算儒道釋留下了這麼多書籍,也不是人人皆通,這表示古今這幾位貫通的大學者只能用文字來表達一小部分他們的體悟,而當他們過世時,這些體悟就消失了,如果我們要貫通,當然只得把大學者做過的事情重做一遍,如果夠聰明,勉強能通,而我的通和你的通可能不相通,因為我們的環境、知識各不相通啊!

難怪輪扁說書只是糟粕了,如果書就是精華,我們的知識絕對不只現在這樣,只可惜的是當作者寫一本書的時候,語言難以表達的可能比表達出來的多上好幾十倍吧,那好幾十倍的資料量在作者腦中引起的風暴、過程、他去找到這些資料的動機……這些才是精華啊,但它們歸結成了一本薄薄的小書,那真只能以糟粕形容。

我學的無招太極拳,武術精華是它背後的原理,而原理是從豐富的思想與經驗來,最後歸結成一套套漂亮招數,不論36式、72式,就跟聖人書一樣,”君之所’練’者,古人之糟粕已夫”啊!不是說這些傳統太極拳招式不好,而是不止如此,學太極更多是要思想,如果只記著招式漂不漂亮,就失去了思想的精髓了,而精髓會不會隨著通人的過世,就消失了?

那麼,有沒有比文字語言更好的方法留下知識精華?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6-thinker.blogspot.com on 2012/02/03.

Tags:

讓我們保持聯繫

推送 Push:有個資疑慮的您,按下網址列左方「鎖頭」開啟「通知」會收到通知

電子報 Subscribe:在上方框或側邊欄框中訂閱電子報,我會看到信箱,但不會發垃圾郵件。

合作 Cooperation:行銷、課程合作 請到 About 中填寫表單,留言、臉書專頁聯繫也可以

臉書專頁:疑問或聊天,請留言,或到臉書專頁「Simpro 學習控」關注及留言

訂閱電子報

約雙週更新,絕無垃圾郵件|記得到信箱查看驗證信

最有人氣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的文章

探索更多來自 六叔觀察站 | Uncle6 Observer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