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心智圖學社會 | 學如何學才是上學該學的

一句話好幾個「學」,並不是口吃,而是小學生該學會學習法,只可惜學校並不教學習法,所以家長我自己教,以社會科當肉…

「六叔|Uncle6」的個人頭像

四年級女兒期中考完一週,社會科考的不好。

我不在乎分數,更在乎是在什麼樣子的題目出錯,考試對我來說是「PDCA 迭代感應器」,它幫助發現不懂的部分,就可擬定修正計劃。

這次我發現,她在聽課閱讀上缺乏技巧,就是「Input」出了問題。

跟上課愛講話、老師講得不夠有趣就不感興趣也有關係,你如果有什麼方法教孩子變得專注,敬請告訴我!

從非主科偵測孩子的自主學習力

國英數等「主科」,老師在乎會重複練習,在小學階段只要功課有做就不容易漏掉。

而社會這種非「主科」,上課帶過,沒小考,回家作業也不多,才讓我發現她不會 input、抓重點。⇐(這才是她自主學習的實力啊!)

慶幸她讀一般公立學校,如果在每科都嚴格的私校,可能到上大學才發現她只會接受「餵食」,而不會「覓食」,大學才學如何打獵覓食太難了,此時學習對就是痛苦的事,胃口全毀,遑論終身學習。

所以小學要學的是「對學習有興趣」、「學習如何學」,分數只影響這一次考試,不會自主學習則會影響她一輩子。

用心智圖?你確定孩子懂得怎麼用?

我記得畢業當完兵工作 2 年回大學讀書,我去修商學院的「國際企業管理」,覺得老師所說實在太有幫助了,剛好解決我之前工作經驗中遇到的問題,老師也是這麼想,因為上課時幾乎都是對著坐在第一排的我講。

分組作業時,才跟其他剛從高中畢業 2 年的同學們溝通,他們說:「真的聽不懂在講什麼」!

對沒社會歷練的小朋友,社會課、管理學… 這種見不到的東西對他們很抽象,我可以想像女兒攤開課本後,不知道讀哪裡的樣子,於是我要求她:

  1. 用心智圖重整資訊
  2. 以「課本說什麼:我能學到什麼」的句式,以一句話總結整課、每一段
  3. 她當老師,把我當學生,講給我聽,不能看課本

學校常給一張 A4 紙要孩子畫心智圖,我想她可能略懂如何畫,女兒每次有這個作業都在紙上畫一大堆卡通人物,老師應該有鼓勵。

心智圖是體外大腦,不是畫圖比賽

心智圖(Mind Mapping)是一種簡單思考工具,幫助你把「資料」提升成「智慧」,然後把思考「存檔」成一張圖,以後「開啟」時,這段思想又會回到腦中,所以它可以是你的「體外大腦」:

  1. 它是幫助你「映射」(Mapping)頭腦:是你思考的目錄
  2. 它不是把資訊畫成「地圖」(Map):不是目錄告訴你哪一段說什麼
心智圖用來把數據加上系統並變成知識

有些教心智圖的課會這樣教:

  1. 用紙張畫心智圖;
  2. 把心智圖畫得美侖美奐。

我覺得不合適,拿寫文章為例。

  • 紙筆寫文章:心裡有草稿就往下寫,如果發現有兩段調換更好,但礙於要擦掉重抄工程龐大,心裡想就放棄了吧!
  • MS Word 寫文章:要調換就拉到正確位置,可以先寫後一段再來寫前一段,再重組完全不礙事。

所以,我用電腦寫作,寫得比紙筆好,相信你也是。

心智圖也是。

雖然它是思考的「存檔」,但思考過程就像寫文章,人腦筋活、變化快,但腦子變了紙筆無法跟著變,最後你會畫出一張美圖,但卻無法「映射」你腦中思考,因為隨著思考越深入,與原先規劃就差更遠,紙張跟不上,就只是繪畫練習。(如果用便條紙貼在白板另當別論)

左圖把更多精力用在畫美美的圖案,右圖把精力用在思考上,心智圖目的是求意義不是造型,當美術創作是浪費。(Source: Wikimedia)

我家習慣是孩子自學,我觀察引導,她開了 Mind42 這個心智圖軟體,這軟體免費而且足夠簡單,如果有太多功能,反而困在解決功能上了。

https://mind42.com

最後她的成品是把課文(資料)拆解(break down),而不是閱讀產生的思考(知識),原來她在學校畫了很多心智圖,但其實她不會心智圖!⇐(這是把心智圖當作 Map,就是知道哪段文字在哪,只是幫課文建目錄,根本不用浪費這時間)

學校灌輸知識,但對「學習如何學」的「取得知識技術」著墨少,如果家長不介入,你會發現,孩子得要吃很多「魚」,但畢業後卻沒有「釣竿」。

教育本不只是學校的事,家長身為 Role model 責任更大,只有在家裡也學習,孩子才知道學校不是唯一學習場所,就會養成終身學習習慣。

要在文章發現什麼?

到底要發現什麼呢?我覺得不同的資料會發現不同的感觸,找到不同的結構,只是我用了 20 年的心智圖,沒想過「要怎麼用」。

我把她課本拿來讀了一次,發現了寫作的老師其實把重點隱含在文章中,只是孩子不懂什麼是重點(就是拿筆到處亂劃線),於是我請她在文章中找下面結構:

  • 並列:水果有:1)香蕉、2)蘋果、3)橘子、4)鳳梨
  • 因果因為鳥吃果實排洩種子,所以樹會散播到別處
  • 對比:香蕉檸檬甜,夏天雨量冬天大

不意外,這些都是重點。我們在寫商業文書時,因為怕對方沒看到重點,會特別強調這些,比如寫成條列,然而課本則把這些重點都隱含在課文中。

在 108 課綱中的題目常把條件隱含在文字中不明顯提出說明,你可以把任何事物數位化,但要先知道哪些部分是「特徵」,在真實世界,這些特徵也不會被條列式地寫出來,所以去看、去聽、去觀察,具有能找出特徵的能力很重要。

【不停簡化】
如果心智圖中兩條筆記有 80% 相同,20% 相異,就把 80% 相同部分拉到父節點,兩個子節點放 20% 相異,所以大篇內容會化約成沒幾個字。

程式語言也是,如果兩個函數有 80% 類似,就把那部分萃取出來成為新的函數,原來兩個函數只管相異的 20%,這種找出共性並簡化讓程式(腦筋)乾淨叫 Refactoring。

我覺得「找出共通性」是透過心智圖訓練歸納法的方法。

社會科的框架

既然要分解課文,就要分解老師的思考方式,我請她把功課表拿出來,唸給我聽,分解成幾種不同的課程:

  • 語言:國語、英語、母語
  • 藝術:美術、音樂
  • 自然:未來會拆成數學、物理、化學、生物
  • 社會:未來會拆成地理、歷史、政治

社會講的是人的社會,裡面分了很多,但至少分作「地理」、「歷史」、「政治」三大塊。

社會科研究的是「人」:地理告訴你 — 地圖的疆域,因為地球很少變,疆域常常變;歷史告訴你 — 不同時代各有一張疆域圖;政治告訴你 — 為什麼每個時代疆域會變化。
  • 地理可以被理解為地圖,不是衛星圖,而是「疆域圖」,因為地球的自然景觀很長時間都沒有大改變,但是疆域每過一陣子就會換一下。
  • 地理是現在的地圖,每次疆域變化就會產生新地圖,把地圖從古代說到現代,就是歷史
  • 為什麼疆域會變化呢?不同人治理,做了不同的事,這就是政治

所以,我請她在文章裡找哪部分講地理、歷史或是政治,這樣突然有趣了。

瞭解事情的模型

當他發現課文講某件事,課文通常只帶一句,但給的資訊不一定全,我請她用「人事時地物」的框架當作認識事情的模型。

比如講到宜蘭的地名和歷史從

  • 「蛤仔難」拓荒時期
  • 「臺北府淡水廳宜蘭分廳」清朝
  • 「臺北府宜蘭縣」清末
  • 「臺北縣宜蘭支廳」日據
  • 「宜蘭縣」民國

這一路改名的人事時地物,如果課本沒講清楚就去網路查。

Google 比課本好用,YouTube 比老師講得好。

填肉

社會老師都喜歡講故事,但孩子腦中沒框架時,這些故事都沒放在正確位置,故事越多,記憶越凌亂。

有了清楚框架後,每個故事都會被放在腦中設計好的位置,就可以開始插入故事了。

比如講到吳沙開拓宜蘭,先到達三貂角(在宜蘭北一點點),幫他補充三貂角是西班牙人說那裡像他的故鄉 San Diego。

三貂角的名字來自於西班牙人某人的故鄉吧! San Diego 是地中海邊的城市,靠近直布羅陀海峽,確實很像三貂角!

又查到一部卡通「吳沙入宜蘭受阻,後原住民大批染天花,吳沙進去用中草藥協助,原住民感念就讓吳沙獲得耕種權」。她看完後,我補充在《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書中提到西班牙人以天花毛毯讓印加帝國原住民大量死亡的故事,宜蘭原住民跟印加帝國一樣,跟外界沒接觸,如果不是漢人帶來天花,怎麼可能染上瘟疫,也說明了這卡通開拓史是漢人本位。

這些故事和不同角度,讓她津津有味,這是四年級孩子無法發現的。

總結

  • 用心智圖協助總結;
  • 用「地理、歷史、政治」來分開課文中未明說的意義;
  • 用「人事時地物」當理解記載的框架。

用這樣的框架,再多的故事也會自然被塞到腦中合適的位置去,樹狀結構容易記憶,接下來,她居然可以在不用課本下直接說出整課的重點!

雖然學習法要重複練習好幾次才能精熟,但她現在已經不會覺得「社會很無聊」了。

讓我們保持聯繫

推送:適合有個資疑慮的您,文章上架就通知,電腦/手機分別按下網址列左方「鎖頭」按鈕,開啟「通知」。我不會看到您是誰。

電子報:可在下方訂閱框中訂閱電子報,內文側邊欄也有,我會看到您的信箱,但放心,我不會發垃圾郵件。

如果您有疑問或想聊聊,可以在此留言,也歡迎去臉書專頁「Simpro 學習控」關注及留言

如果對 RemNote 感興趣,歡迎參加正體中文 RemNote 討論區, RemNote 個人知識庫|卡片盒筆記|正體中文

訂閱電子報

最快更新,每週一次(大約啦),絕無垃圾郵件!記得到信箱查看驗證信!

最有人氣

留言

探索更多來自 六叔觀察站 | Uncle6 Observer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