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需市場 新一代台商進入契機

最近不只一家以消費力超高女性市場為目標的企業遇到困境,比如做美容保養品的朋友,以及知名的獨身貴族、最大的女鞋連…

「六叔|Uncle6」的個人頭像

鮭魚返鄉為台灣帶來千億資金!台灣又要站起來了!是嗎?想想這些靠優惠政策生存的企業,就算回台,能請得起你嗎?如果你還有很長的職業生涯,讓我們忽略選舉利多,看深一點,了解低科技企業被逼退的結構性改變,以及 — 你,新一代台商,是否有進入大陸的契機。

朋友的公司最近面臨發不出薪水的困境,那是一個做女人生意的企業,一向說女人和小孩錢好賺,這行業有高毛利、成熟市場也不用教育客戶,研發成本低不用積壓資本。

現成市場及毫不手軟的女性消費者設定下,卻發展到財務困難了。其實這樣困難缺乏機會的台灣朋友還不少,這是經濟緊縮的後果。

如果連賣女性的產品都滯銷,市場氣氛就是極度保守了。

中美一打,台灣發了?

中美貿易戰時,台灣人隔岸觀火,高興地看著大量資金移出中國到台灣(以及其他國家)時,心裡想著 「你也有今天!」,台灣終於準備好要重新發光了!這千億資金回台怎麼沒有富裕的感覺呢?

老實說,你有這麼想過嗎?

假如美國不停整中國,被中國搶走的機會早晚會會回到台灣手上!

其實,中國政府收回許多優惠政策,以致這些企業沒辦法在中國繼續下去,通常都是那些品質是賣不了高價的商品,成本一高就撐不住了。與其說他們把資金帶回台灣,不如說中美貿易戰是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中國政府早就看他們不爽很久了。

很抱歉,基礎代工不會回到台灣的,就算中國被封鎖,還有整個東南亞、印度、東歐,光是印度,人口就不輸中國,蘋果去印度設廠,可以把在中國發展的那套帶去,同時要印度人做手機、發工資給印度人,又開發廣大印度市場,有什麼理由要來台灣代工呢?

而身為被整的男一號中國,能夠跪下來求美國再給點機會嗎?

中國彎不下這個腰的,面對美國冷戰再起的態度,中國不是勒緊褲帶等川普下台,而是咬勁牙根發展內銷市場,進行產業結構轉移,讓經濟更不依賴美國。

所以,台灣之前的代工機會被大陸搶走了,現在大陸開啟了進場建立自有市場的機會,錯過這次,台灣做內銷、做品牌的窗口也沒了。

錯過這次,台灣做內銷、做品牌的窗口也沒了

那有什麼關係?我們可以南向,開發東南亞市場啊!

當年我第一次去印尼出差時,買了 SIM 卡卻無法開通,因為它用印尼語說:「講英文請按 1」聽不懂印尼文就無法聽到英文,後來還是新加坡合作夥伴派人來解救。

新加坡是東南亞樞紐,在東南亞已耕耘多年(它就在東南亞嘛!),當然我們也能去,但東南亞不是歐盟,沒有刻意一體化,國與國之間隔閡大,台灣去晚了,而且動用的資源真的不夠。

南向一定有幾家企業能成功,但是相信比在中國成功機率低。

所以,中美貿易戰確實給了台灣機會,不是號稱幾千億回台炒房基金台灣重新經濟高度發展,為什麼千億基金回台不會讓台灣重新有榮景?這要從這些資金的來源開始講起。

那才會知道新機會是什麼。

台灣好日子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後,世界分做三個陣營:

  • 第一世界:由幾個富裕國家組成,包括美國、西歐、日本,當時人口不到 10 億人;
  • 第二世界:也就是「共產國家」,包括蘇聯、東歐、中國、東南亞部分國家、北韓和古巴等,當時人口僅中國就 10 億人了,在這些國家,人民不使用錢而是用「分配」的;
  • 第三世界:印度(近10億人)、非洲(近10億人)等曾被帝國主義殖民的國家。(註:第三世界的定義較含糊,詳見維基百科)

1960 年代,經過十餘年休養生息,戰勝的「第一世界」變得更加富庶,面臨黃金年代(想想貓王、瑪麗蓮夢露、美國大轎車…),富裕的代價就是人工越來越貴,他們打算把所需商品外包代工,但當時世界有 30 億人口,卻無人願意代工,為什麼呢?

第二世界共產國家格言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這樣的經濟體是反對資本主義的,怎麼願意為第一世界代工且賺錢呢?

而「第三世界」國家剛剛脫離帝國主義獨立,他們認為為他們代工又會被奴役,對外資充滿提防(直到最近,外資投資印度還有重重阻礙,而不像別國張開雙手歡迎外資)。

西方工資越來越高,只能來找別國代工。(Photo by Aurelien Romain on Unsplash

所以,全球 30 億人口中,大多數不願為這 10 億富人代工,只剩下「亞洲四小龍」了。

當時的四小龍正在被「殖民」(美軍駐軍台灣、南韓,英軍駐軍香港、新加坡),又是反共陣營,那還有什麼好抵抗呢?當時四小龍,加起來約 5000 萬人口,承擔了第一世界 10 億人需求,從 1969~1990 的 30 年間,四小龍賺得滿坑滿谷。

別人也發現了賺頭

第二、第三世界看到四小龍賺得這麼爽還獲得民主,而且歐美「帝國主義」也逐漸撤軍「看起來沒想像中這麼糟嘛!」於是紛紛起而效尤:

  • 1978 中國「改革開放」,這就是把共產(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放下,開始願意跟資本主義對接了,瞬間為世界提供了 10 億廉價勞動力。
  • 1991 聖誕節,前蘇聯在戈巴契夫的宣佈下解散了,各國自己去找訂單吧!(當年的學生,我,看到電視新聞時呆了好久,很多人一下失去人生方向了吧?)前蘇聯一口氣釋出 3 億勞動力,而且是擁有前蘇聯與美國冷戰對抗數十年的軍工高科技背景勞力。

中國改革開放先吸進台灣、香港的資金、技術,接下來競爭對手多起來了,中國很清楚,就算第一世界所有訂單都在中國,還是餵不飽中國的十億人口,所以首要任務是在別的競爭國家醒過來之前,把全世界的資金都搶過來,並且逃不走,這樣,其他對手國家就沒錢投資發展,也不會成為中國的對手。

於是中國用大量土地、便宜勞力、免稅政策…把全世界的資金吸進來,一時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直到 2001 年高盛提出「金磚四國」(BRIC, 巴西 Brazil, 俄羅斯 Russia, 印度 India, 中國 China)概念想宣導各國投資人不要把雞蛋丟在同一個籃子裡,資金才開始稍稍分散,1978~2001,生意不包含中國、基金不投中國,你是腦袋被門夾到了吧?怎麼拿得到資金呢?

概念部分整理自近 20 年前馬凱老師的演講。
馬凱老師是經濟日報主筆、清華大學、東海大學經濟系主任、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不同於別的學者喜歡掉書袋,馬凱老師說明淺顯易懂,直指大局,為當時 20 幾歲的我腦中灌注了一幅世界經濟地圖。
在此致謝!

直到 2018,川普決定對中國動手時,世界大多數資金早已在中國了,當年高盛提的「金磚四國」,除了中國早已利用投入資金做好發展未來的基礎建設外,其他三國根本一團糟啊,倒進去的大量資金是對當地黑幫的大力贊助,俄羅斯黑幫甚至代替政府成為好萊塢主要惡人!

失去的好日子

台灣的經濟在 1960 年起靠著供不應求的代工需求而發展起來,那時第一世界的「客人」約 10 億人,快 60 年過去的 2019 年,第一世界人口增加到多少了?

跟 60 年前一樣只有 10 億人(其實還少一些…)!

然而搶訂單的人,從 5 千萬亞洲四小龍擴張到幾十億人!真是僧多粥少啊!

大陸改革開放初期,台商還能當西方買辦在大陸設廠指導生產,直到台灣擁有的大陸也都有了,中國本土廠商不但能跟西方直接對話接單、大量在美國 IPO,甚至聯想電腦把總部都搬到美國去了,為了理解西方徹底的西化。

台灣現在連買辦角色也當不成了,那我們何不像美國一樣發訂單給這些國家呢?要放代工訂單,要不是能「掌握市場」要不就是能「掌握關鍵技術」(或像蘋果兩種都掌握),台灣辦得到嗎?

  • 除了少數產業(台積電啦,說的就是你!),台灣科技還不足以有影響力地成為強大的技術供應商。所謂「影響力」,比如日本整韓國,扣住一種市佔率極高、替代率極低的原材料就可以擊垮一個國家;
  • 也沒在任何一個區域建立起夠強的銷售渠道以成為「本土市場」。台商到大陸大多做外銷,窩在工業區對本土一無所知,過著土皇帝的生活;而南向喊了好幾年,沒看到有什麼作為。

那早年我們賺進這麼多錢,現在還能拿來發展產業也不遲啊!

  • 中國把賺進來的錢用來蓋鐵路、把基礎建設弄好,他們用市場換技術、用市場建立品牌。當然其中一部分拿來炒房,但沒到影響實業的地步;
  • 台灣把賺進來的錢全民炒房地產了,每個人都背了千萬貸款,台灣企業想發展國際市場向股市融資時,人民的錢扣在房產,沒錢投資股市,企業沒資源,只能繼續代工少研發。炒作房地產雖然對人類毫無意義,卻是台灣首富必經之路,扼殺了年輕人的夢想,也扼殺了台灣經濟發展的機會。

中國結構會如何改變?

中國有 13 億人口,其中 4 億人住在城市,9 億人住在農村,他們雖然都用了微信,可能沒有離開過農村,別說沒有信用卡,可能連銀行存摺都沒有。

9 億人的市場是什麼樣的概念?

9 億農村人口約等於 3 個美國(3.3 億人),或 7 個日本(1.3 億人)

如果把中國切成由北、上、廣、深等沿海省集合的「城市聯盟」,和其他尚未富裕的「鄉村聯盟」,則:

  • 「城市聯盟」的人口多於一個美國(3.3 億人)加上一個英國(0.7 億人);
若是把中國富裕地區拆成「城市聯盟」,人口多於美國和英國加起來(數據:Wikipedia,製圖:作者)
  • 「鄉村聯盟」的人口多於整個「東協十國」(Asean)加上候選國東帝汶、觀察國巴布亞新幾內亞,以及不相關但也在競爭代工的孟加拉和尚未開發充滿機會的北韓。
若是把中國貧窮地區拆成「鄉村聯盟」,人口多於 ASEAN + 2,以及不相關的孟加拉和北韓總和(數據:Wikipedia,製圖:作者)

所以,如果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受阻,光是改由「城市聯盟」對「鄉村聯盟」進行貿易,相當於 2 個發達國家對 14 個開發中國家的貿易,當然中國與英美的發達程度不相同,但是也不至於一旦外銷受阻,國家無法運作。

【舉例解釋】
世界是個大水池,各國是去池邊提水的人,拿水瓢舀一些水到自己的水桶去。
中國是家裡水桶最多的,所以他只能快速舀水,現在,中國禁止自由自在地在大水池舀水了,還好他已經有好幾桶裝滿水了,他可以把一些滿桶裡水舀到其他空桶中,再去找其他的大池子舀水。
城市聯盟就是中國的滿桶,鄉村聯盟就是中國的空桶,空桶比其他 14 家加起來還多

現在,怎麼讓鄉村也加入商業呢?如果不加入商業,資金也不會往鄉村流過去啊!

我想的虛擬城市聯盟與鄉村聯盟比較,你可以看到鄉村聯盟超過 14 個國家總和。前面排名是該國在全世界人口的排名(資料來源:Wikipedia;製圖:作者)

台灣創業者的東協 vs 中國鄉村

我到過印尼、菲律賓、越南、泰國出差,在印尼時有一位年輕人接待我,帶我去吃手抓飯,他告訴我,印尼有上萬個島嶼,雅加達所在的爪哇島最大,因為回家很困難,他已經三年沒回家了!

如果你去過東南亞的島嶼,如長灘島,會記得那種飛機轉汽車再轉船的經驗,走一趟要半天,如果去一次挺浪漫的,但那卻是當地人經濟發展的困境。(Photo by Diego Gennaro on Unsplash

我在印尼與一位台灣創業者見面,他已經到印尼數十年,娶了華裔妻子,但當收到簡訊,他還有好幾個字看不懂,因為掌握新語言並不容易。

但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國並不同質,風俗習慣各異,語言大不相同。

身為台灣創業者或企業,如果到一個國家就要學一個新語言,可真不容易啊!

相較之下,中國鄉村聯盟有 9 億人,這些人都講普通話(但口音各異),因為義務教育,多數人能看懂中文(文盲還存在),幾乎人人都有手機和微信(能用聲音、文字溝通),國土上有綿密的鐵路網,到達附近成本不高(雖然有些地方下車後還要走很久)。

相較於東協十國,其實中國的下沉市場是比較容易進入的,對政府來說,如果要鼓勵企業擴增市場,它要建立一個平台,但建立橫跨東協十國的平台並不容易(對台灣的外交環境來說是辦不到),但進入橫跨 9 億人的鄉村聯盟卻容易(一些)。

  • 中國有政治風險啊:想想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的排華,那是姦殺痛毆,令人不敢提起的過去。
  • 中國政府很腐敗啊:想想去巴里島時導遊告訴你千萬別走最後一個,因為海關會跟你要錢。想想那些被泰國海關栽贓運毒而被判處死刑的驚悚故事。

想要安逸,建議你留在台灣,或是仰攻歐美日這些規範的先進國家。可惜這些市場不是機會少,就是成本高(要在美國開個餐廳要通過一層層檢查,很不容易的)。

如果想要開發非成熟經濟體,面臨風險是必然的,而各國都有各國的風險,創業者喜歡風險,因為「高風險 = 高收益」,中國農村比東協來說誰更好?實則看你的行業,例如你的產業是回民的頭巾、棕櫚油或榴槤進出口,那東協確實更適合你。

可考慮,人口紅利在中國農村還有機會,並且它是一個相較平坦、連貫,且基礎建設較完好的市場。


想要看看台灣企業能在中國內需市場上做什麼,我會彙整另一篇文章,敬請期待。

讓我們保持聯繫

推送:適合有個資疑慮的您,文章上架就通知,電腦/手機分別按下網址列左方「鎖頭」按鈕,開啟「通知」。我不會看到您是誰。

電子報:可在下方訂閱框中訂閱電子報,內文側邊欄也有,我會看到您的信箱,但放心,我不會發垃圾郵件。

如果您有疑問或想聊聊,可以在此留言,也歡迎去臉書專頁「Simpro 學習控」關注及留言

如果對 RemNote 感興趣,歡迎參加正體中文 RemNote 討論區, RemNote 個人知識庫|卡片盒筆記|正體中文

Tags:

訂閱電子報

最快更新,每週一次(大約啦),絕無垃圾郵件!記得到信箱查看驗證信!

最有人氣

留言

探索更多來自 六叔觀察站 | Uncle6 Observer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